逛迈凯乐,发现一种饭碗,韩国产的,高丽风格,蓝青花,十分细腻,精致,厚重。正打折,原价39元,打折后19元。看好了,买了四个。
过了一段时间,不小心,碗打了一个,就想再买一个凑上。中国人喜双,不知从何年开始,好像骨子里有。
又去迈凯乐,不打折,39元,心里不平衡,算了,等打折再买吧。
无意间逛开发区商场,发现了一模一样的碗,不打折,19元,拿,摸,细看,就是一模一样。一下又买三个,服务员奇怪,怎么买个单数?她哪里知道,家里还有三个。
回家对照,还是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东西怎么迈凯乐卖39元,开发区商场19元?迈凯乐打折后和开发区商场一个价,开发区商场肯定有利润,那么迈凯乐的利润是多少?
想来想去,明白了几个词:档次、宰人、加价率。
迈凯乐的档次高,豪华装修、大品牌、面向外国人消费。这装修、水电费、人员工资、仓储、房租,想来也是很奢华的。可是商家的构件大同小异,开发区商场也涉及这些指标,为什么加价率相差如此悬殊?还是档次。
档次高就可以公开宰人,明码实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爱买不买,就这玩意。
宰人有一个代名词:高加价率。高加价率的理由:档次高。档次是什么?是环境,是服务,是信誉,是地角,当然也是价格。
一个卖服装的朋友告诉我一个商业秘密,在高档次店里,一般中档品牌服装是两折上价,打八折诱惑,打三折甩货,甩货商家还有50%的利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