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真情
(2007-06-28 15:11:05)
一位女大学生突然病倒之后,得到了学校、同学、医院等方方面面的关照——
校园里的真情
1、杨莲其人
杨莲是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人,刚刚过完20岁生日。她是去年以717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
学的,她满怀憧憬,踏上了迢迢求学路。
杨莲考上吉大,因吉大与大连外国语学院是联合办学单位,所以杨莲上大一的两个学期要在
坐落在大连开发区的大外国际经法学院度过。杨莲是吉大旅游管理2000级学员,被编入大外
国际经法学院英语17班,学籍在吉大,就读在大连。
杨莲的父母都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宽裕,因此她倍加珍惜自己的学业,天性善良的她很快融
入同学们的友好之中。她爱古典诗词、爱对联、爱用粤语唱歌,同学们说她特别可爱。
2、同学·学校·家长
杨莲突然发病急坏了同学们,在一些同学的搀扶陪同下,先来到学校卫生所,因无法确诊被
告知迅速到大医三院看病。当时是周五下午,同学们没有惊动学校老师和领导。
赶到大医三院,已经是17时多了,医院方面一看病情很重,马上进入抢救状态。同学们这才想起找学校,学校办公室王显宝家最近,接到电话时他正在吃饭,撂下饭碗就往医院跑。到
医院后,他又及时通知了学校领导。
杨莲虽然不算大外本校学生,但毕竟在本校读书,王显宝的电话打给了国际经法学院副院长
张雪、党总支书记尚怀东,学院又找到了大外副院长张守鹏、学生处长连积恩,这些领导家都在市内,一听这个消息,马上放下手头的一切赶到开发区。
杨莲要动手术,需要亲人签字。校方在联系上了远在广西的杨莲父亲之后,受家长委托,毅
然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杨莲所在的英语17班,还有邻班英语18班的全体同学,自发地搞起了捐款活动,大家的伙食费、兜里的零钱,凑起来真不是个小数目,英语17班2700元,18班3100元。
但是这些钱没等派上用场,就被学校退给了学生。学校领导认为,学生们的钱都不是自己的
收入,又都不多,况且还有些是贫困生。学校派专人从财务处拿出1万元交给了医院。学校
的意见是不管花多大代价,都要抢救杨莲,不能让同学们为难,并说服了同学们,将自己的
钱收好。
杨莲入院的当天,全班40名同学和英语18班的40名同学全部去了医院。他们的期末考试已迫
在眉睫。
杨莲是晚上7时上的手术台,次日零时30分才醒来,学校领导张守鹏、连积恩,经法学院领导
张雪、尚怀东一直等到杨莲下了手术台才回到大连市内,王显宝则一个通宵都在忙里忙外。
杨莲的同学中有位叫姚望的男孩,他母亲在外地来开发区陪读,这位姓欧阳的母亲临时当起
了杨莲的妈妈,她劝同学们都回去准备考试,这里有校领导、有她就行了。
3、医院抢救
那天碰巧大医三院外科负责人刘军因有事没回市内的家。大约17时15分,他在外面接到电话
,说有人需要抢救,他马上打车回到医院。
刘军凭直觉凭经验判断杨莲的问题在脑部,马上做CT,做手术准备,一切准备就绪。
CT的结果是脑动脉畸型破裂出血破入脑室,小脑幕迹切疝。做CT时出血还在60毫升,等到开
颅时已达80毫升,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再耽误一会儿,杨莲就没命了。
到医院后一切都没有耽误,按常规要办理入院手续,要交押金。三院每逢有这样的重患,总
是打破常规,因为院长全伟有道死令:“救死扶伤第一,凡有生命危险的,有钱没钱都要先抢救。
为了有更大的把握,刘军将辽宁省著名教授、大医附属一院的李少华请来了。
手术进行了5个多小时,0时30分下手术台的大夫、专家长出一口气。经过这几天CT复查,手
术非常成功,杨莲由最初的全昏迷状态已逐渐有了些反应。
4、同学·学校·家长
杨莲住院一周,同学们一有时间,就来陪护看望。适逢7月,他们的考试日程很紧,成绩虽然重要,但他们没有关起门读自己的书。在医院走廊和楼梯口,记者遇到几个拿着英语课
本的女同学,她们正在备考,问起这样复习效果能好吗?她们说,不好,老是想着杨莲。
杨莲的父亲已从广西赶到开发区,因为在电话里听到女儿病很重,他将两枚金戒指和妻子的
一条金项链全卖了。他家有两亩地,17岁的儿子已经辍学,全部经济来源就在两亩地上,生
活很拮据。
见此情景,同学们曾到电视台想通过社会呼吁捐些款项,但被大外国际经法学院领导制止了
。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他们不想匆忙动用社会力量。
杨莲的病,牵动很多人的心。杨莲是不幸的,她得了病,但杨莲又是幸运的,有那么多人在
关爱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