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长”与她的小故事
(2007-06-28 14:35:14)
公生明,廉生威,俭生财,应该是领导者不变的追求和品格。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大院长”与她的小故事
人们习惯将一个单位的行政“一把手”称为“大”字加职务。
全伟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大院长,当了整整5年了。
5年来,大医三院年年有新起色,硬是从接手时半死不活缓过劲来,一步步发展壮大成
今天个样子。有人说,这和大院长全伟的关系太大了。大院长全伟却觉得自己不过做了些小
事。于是记者在诸多小事中选择了几件。
之一:办公车的故事
大医三院是省属医院,隶属省卫生厅,又是一个教学医院,有大学的教学系和教学
基地,如此级别医院,2001年11月之前,却没有一台办公用车。平时全伟上下班,与员工一起产挤通勤大客;有要紧事时,暂无救护任务、拉过各种伤病员的救护车成了她的办
公车。
2000年夏的一天,市政府通知院长参加一个会议,由于道路不畅,眼看就要迟
到,全伟坐救护车赶到市政府,因为着急,救护车想径直开进市政府大院,却被门岗拦住了,理由是没有特殊理由救护车不准进院,全伟只好下车,让车打道回府。当她一个人进门时
,门岗让她出示证件,她半天也没拿出,原来忘在医院了,当时她连手机都没有,只好和门岗人员耐心解释,可人家就是不听,多亏在门口遇见了一位熟人、市政府的秘书长,才算放
她进了去。这位秘书长和全伟开玩笑说:“全院长,怎么混的,这么大个院长出门不带个轿车,谁知你是干啥的﹖”
此后,全院长吸取了教训,再到市政府,让车在黄河路附近停下,她多走几百米,不让别人
看见她坐救护车来的。
对大医三院没有办公车,医科大学曾多次提建议给政策。一直到院里经济形势彻底好
转,五个多月前,才买了一台桑塔那。本来医大建议的是买奥迪,全伟硬是没舍得,用省下的钱又买了一台通勤大客。全伟说,我们的通勤车到年头了,该更新了。
之二:坐火车的故事
每次到省城开会办事,全伟都坐火车,而且坐的都是硬座。她说,几个小时就到了
,用不着多花那份钱。
去年冬天,医大各附属医院领导都到省城开会,按惯例,大都自己
带办公车去,由于那几天下雪,路不好走,所以都是坐火车去的。回来时她和一个附属医院领导约好一同坐火车返回。全伟从沈阳北站上车,经过一番拥挤,终于给那个院的领导占了
一个靠窗户的硬座,可是到南站快开车了还不见人来,全伟以为没赶上车,很替人家着急,结果手提电话里一联系,才知道人家早已稳稳当当上了软席车。
事后,有人劝全伟,别那么太认真,就差几十元钱。全伟说,我原来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白天
坐什么软卧的概念。
那几年,大医三院的确很穷,靠集资和贷款,而没有国家投资,她接手时负债累累,
这些年,不仅还清了集资款和大部分贷款,还使固定资产净增加524万元。显然这不是全伟一个人“俭”出来的,但是她的这种勤俭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确给三院带来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之三:马路边吃盒饭的故事
1999年以来,随着三院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会过日子的全伟要一点点积攒家底
,更新设备,以便使三院更有竞争能力,为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总是要添置些新的设备。
在购买设备过程中,全伟的打法是,能省就省,把钱花在刀刃上。
现在的医学设备,大都是买方市场,到厂家买设备,厂家管吃管住管拿回扣。全伟和
人谈判,让人家不管吃不管住不许给回扣,只把设备钱降到一点水分也没有,弄得对方莫明其妙,怀疑她是不是院长。一次到北京购买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和全自动呼吸机,商家请吃
饭,全伟问,是不是把我们的饭钱都打到设备钱里去了﹖把已经谈好的价格让人家再降一些,对方无奈,只好降价,心里却在嘀咕“哪来个土老帽院长﹖连现在的订货规矩都不懂。”
全伟的确不黯当年的“规矩”,就是那一次,她不吃厂家的饭不说,为了不耽误时间,楞是在外买了个盒饭,坐在马路牙子上赶快扒拉几口。目前,三院的设备也算较齐全了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全伟“俭”下来的,她说,她这么做有点“讨人烦”,但是三院就这么个现状,没办法。
在今年春节前,大医三院的联欢晚会暨总结表彰大会上,大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代表
校党委对全伟提出了表扬,他的话铿锵有力:“三院能有今天,就因为三院有个好院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