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槽茔----大大连风物传说之四

(2007-06-03 17:44:47)
分类: 走游世界
 

 

  大连开发区湾里街道湾里村上洼屯后面,有座小山,原名叫龟子山。山上有两道岭,中间有个洼地,地中间有座古坟,人称“牛槽茔”。提起牛槽茔的来历,这里面有一段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清朝年间,湾里村龟子山山脚下,住着一户姓徐的人家,家主人称徐通事,在县衙当书吏,他家里有土地上百亩,骡马、牛、羊成群,有钱又有势。当年在南山岗上修戏台,后山平地种五谷,成了屯中的大富户。因而,上洼屯被称为徐家屯。

   徐家的土地绝大部分是在龟子山的西北部,长工每天下地干活的必经之路就是龟子路。为什么叫龟子山呢?这座小山的东半坡上约有五十米的一段山道叫龟子路,在道口处有个洼塌,每逢雨季,这里总集着一湾水,即使是大旱年景,湾里水干枯了,地面还是湿润,大伙叫它是龟子湾。长年累月给徐家扛活的车老板们,每日起早贪黑下地干活,疲惫不堪,他们多么想甜甜地睡上几天呀。可是,端人家的饭碗,就得受人家管。他们只好在赶车的平道上打瞌睡。说来也怪,每当铁轱辘车一踏上这座龟子山上的龟子路,车轮便发出了呼隆隆、呼隆隆的响声这声音顿时会把瞌睡的车老板们惊醒,精神头马上提起来,人们都说这地方兴隆,有说道。

   在长工中有个姓王的老汉,给徐家扛活一辈子,中年时不幸丧妻,膝下有个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十分可怜。王老汉没办法就把儿子领到徐家当放猪娃,挣口保命饭。后来,王老汉已经到了花甲之年,重活不能干了,只能为东家打杂。小儿子一晃到了少年时期,东家开始让他放牛了。那时的龟子山上长满了杂草和树木,王小经常把牛放到龟子山上。有一年夏天,徐家从外地请来一位地理先生看风水采坟茔地。徐通事骑着高头大马,地理先生在马下步行,边走边看,一连看了好几天,山上山下走个遍。这一天,徐通事跟老先生来到龟子山,先生刚想把采好的风水宝地告诉他,忽然从西南天上飘来一团黑云,转眼下起了倾盆大雨。徐通事怕雨淋着,一个人策马跑了,却把老先生扔在山上。老先生气得一跺脚,吐了一口吐沫骂道:“天下还有你这样的无情无义的东西,看老天怎么报应你。”

    正在这时,放牛的王小跑到了他身边,摘下草帽给老先生带上,又脱下蓑衣给老先生披上。老先生被这个心地善良、知情达理的孩子打动了。他爱抚地把王小拉到了自己的怀里,亲昵地问长问短:“小伙子,你的心眼儿太好了,你把草帽、蓑衣都让给老朽用,难道你就不怕雨淋吗?”王小回答说:“我一个穷放牛的,在山上呆习惯了,风吹雨打点儿不碍什么事。”这一老一少越唠越亲热。在交谈中,老先生得知这个孩子有个年迈的父亲在徐家打杂,因长年劳累成疾,身体不好,该为他的后事想想了。

   为了感谢小伙子的一片真诚,老先生把多日来采好的龟子山间那块风水宝地告诉了放牛娃。

   雨过天晴,先生拉着王小的手说:“跟老朽来,看一个宝地。”他们来到龟子山间的洼塌地,老先生告诉王小:“小伙子,赶明儿你爹死后,就跟东家要个牛槽子,把你爹葬在这里,日后,保管你富贵荣华。”王小眨了眨眼,有些似信非信,老先生却一本正经地说:“你若不信,今晚拿一根扫帚苗插在这地方,明早扫帚苗定会变绿。”当天晚上,王小特意做了一次试验,第二天清晨来到一看,干竹扫帚苗真发绿了。他又惊又喜,为了防备老先生变卦,王小多了个心眼,他把发绿的扫帚苗拔去,重新插一根干扫帚苗装着没有这回事。当先生问起此事,他撒了个谎,说:“我插了扫帚苗,可没变呀”老先生自信地说:“我采的风水宝地不会错呀,今晚你再来试一试,拿两个生鸡蛋埋在此地,明早能孵出小鸡。”说完老先生就告辞走了。

    这年冬天,王小的父亲因病不治而死,他按老先生说的,向东家要了个牛槽子,将父亲的遗体安葬在龟子山间的那块风水宝地上。第二年春天,从牛槽茔上长出四棵嘎叭树,树枝斜着向四面伸长,就像牛槽腿的形状。

    一晃几年过去了,清朝第二个皇帝登基后,徐通事就被罢官免职了,徐家也渐渐地破落了,迁居到了外地。王小从此流落他乡。徐家走后,姓毕和姓田的两家有钱人占居了此地,这个屯又叫毕洼子、田家洼子。

    王小虽然流落他乡,但每年正月十五和清明节,必来此地为父亲上坟。每次都是夜间来。第二天,人们就发现茔地前一大堆纸灰,还有几堆马粪和一大片马蹄印。许多人说王小在他乡当了官,是个很大的官。

    如今的龟子上的龟石已被采光,东坡的龟子道变成了一个大泥坑。山间的牛槽茔上的嘎叭树已被砍掉,坟地被平整,山上山下栽满摇钱的苹果树和黄桃树,变成了一座花果山。现在,当地人叫它小后山, 但牛槽茔的故事,始终在当地民间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