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住高层

(2006-04-04 08:56:04)
分类: 随拾生活

                    家住高层

16楼,是我家现在居住的楼层,在当今社会,在我们的城市,这个楼层已算不了什么,但这是我20年前只听说没亲眼见过的楼层,更没想到这么高的楼层会与我今生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关系。

         1999年,我有条件福利分房,是高层,我一努力,要个16楼。

我们这栋楼高18层,分楼时,8楼以下已经分磬,只能在8楼以上做选择,要什么楼层,一时没了主意。

傻子过年看隔壁。同事小梁和我同时分房,他和我一样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他说他的朋友在教师大厦有熟人,咱们可以考察考察。我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教师大厦也是十八楼,地理位置和我们这栋楼比邻。于是他找到他的朋友,领我们敲开了教师大厦16楼一户人家。

这家住着一位退休老教师,听明白我们的来意后,非常热情。他说原来他也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楼层,因为中国有高层住宅是这十几年的事,没什么可参考借鉴,也没什么人可问,甚至他选择余地不大,当时一闭眼,全凭想象,全部听天由命,没想到歪打正着。接着他屈指历数了住高楼要高层的种种好处,并领我们到各个窗口参观窗外景色,还告诉我们,这栋楼凡是当初要低楼层的全后悔了。

听完老教师的一番介绍,回家后,我的心里打起了小九九:这楼一共18层,顶楼怕漏雨,屋内顶部又有一圈直径达十多公分的暖气管,影响装修,影响观瞻,不能要。17楼可以考虑,但万一18楼一时半会分不出去,没人居住,有个漏雨漏水达到的若长时间无人发现,岂不泡了17楼?因此,17楼也不能要。16楼,应该是这栋楼的理想楼层,既无上两层漏水之虞,又是外界视线很少遮挡的高层,即老教师所说的“越高越好”的楼层。就这么简单,我很快就选择了16楼。

如今三年过去,住高层体会早已刻骨铭心,每每得意当初的选择,感激老教师的点化。至今,仍有不少人向我打听住高层的感觉,欲买新房的,让我帮助出点是否考虑高层之类的主意;买完高层的,也想证实一下高层究竟好不好。我想还是用文字归纳一下,以便今后有人问我我能迅速说出一二三。

住高层有许多好处,之一曰视野开阔,亲近自然。比如我住的高层附近,没有太多更高的高楼,可以轻轻松松东眺大窑湾,南望童牛岭,西看大连湾,北阅大黑山,而我们越来越美的城市,鲜花绿树映掩的鳞次栉比的楼群,夜间色彩缤纷的灯光,就在眼下。童牛岭北坡宛若大庭院,繁花绿树与不经意向窗外扫过的目光最接近,给人感觉是在自然怀抱之中。之二曰曲高和寡,清静怡然。因为楼高,少了一些市井的嘈杂,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用担心从窗子进来梁上君子,苍蝇蚊子不会到这里来起哄,据不完全统计,在没安装纱窗的情况下,每个夏天,发现苍蝇不足十只,偶尔有蚊子少许乘风而入,不足为怪。之三曰环保节能,利国利己。由于16层邻近顶层,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起来安全方便又省电,据说可省不少电费;每到黄昏或早晨,低层人家早已屋内昏暗,需点灯熬油,高层则相当长一段时间通明依旧,再有,如果不是追求奢华,高层是根本不用安装空调的,大连气候只有住在高层才能领会其奥妙,空调制冷剂氟利昂,可能就是大气层臭氧层的杀手。之四曰密切邻里,可相互关照。我曾住普通七楼三四年,愣是没在楼梯里遇到过我熟悉的同单元的好几位男女主人,住高层,却可以不时地在电梯里、走廊里遇见同楼邻里,和邻里相识相处相互寒暄,至少不是什么坏事,中国早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有一天,正在为办一件事引手续不全而为难,一抬头,窗口人员竟是同楼邻里,虽然不知姓什么,他却主动把事先办了,并热情告诉怎样补手续。类似这样的事,我当过多次受益者,我能办的事,也为邻里开绿灯。但如果不是高层,不是电梯,我认识不了这么多的邻里……这些好处就足够了。

当然住高层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假如物业管理不好,假如万一停电,假如……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住了三年,只遇见一次假如,那天停电,我楼上楼下跑了三个来回,惊喜的发现,跑16楼还没有登一小段泰山累。[2001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