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2009-06-12 23:04:54)
标签:

铜案

大牛

青铜器

器物

云南

分类: 博物情结

 

W020090601485312431023.jpg

 

  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很多朋友都到云南去旅游,您知道云南最著名的出土文物吗?那就是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72年在云南抚仙湖边出厂的古墓群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牛虎铜案。

    当我初次见到这个青铜器时,真为它的造型和意寓所震撼,那是由大牛、小牛、老虎三个动物组成的案,也称为“俎”,就是古代放置肉祭器的礼器。

     这个铜案高不到半米,长不到一米,主体是一头大牛,牛背略呈反弓的平面,是摆放祭器的案桌面,牛的四足为案足。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整个牛体似乎重心前倾,有点摇摇欲坠之感,可制做者却匠心独运,在牛后有一猛虎咬住牛尾,虎身后仰,双目虎视眈眈于祭案盘面,虎的大腿紧蹬大牛的后腿,后坠力使祭案的重心明显后移,调整和恢复了器身的重心和平衡。整体看,一虎抓扑于大牛尾部浑然天成的案耳,更妙的是,在大牛的空腹部还横置一小牛犊,首尾部稍露出大牛的腹部,使器物更显稳定。

    这个器物不仅制做精美,造型非常独特,你看,大牛健壮沉稳,双角前伸,颈肌丰满,与牛尾部猛扑来的小虎,使构图十分精妙,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感。从情绪上看,大牛似在忍痛奋力前行,小虎拼命扑咬其后,充满了动感,而下面的小牛在母亲的保护下,傻傻的站在腹下,不知危险正威胁着它们,令人为它们母子的命运担忧。三者连成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前后掩映,相互衬托,使简单的构图被烘托得丰富而有戏剧性。动物世界那血淋淋的杀伐无场景,那你死我活的局面,那伟大的献身与母爱,为了生存,以小攻大的气势,令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不知是应赞扬虎的勇猛,还是为牛们的命运焦急,内心的感受是撕裂与挣扎的。

    这个俎,融功能、观念、寓意、艺术为体,制做者充份利用对比、反衬、烘托的手法,把牛和虎的神态、心理、动作刻画得惟妙惟肖。大牛驯良无私又无可奈何,猛虎凶恶残暴,小牛单纯无知,构成了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悲剧色彩。

    我不是美术与考古工作者,没有专业知识,但我深深被这件青铜器物所吸引,不,简直是迷恋。它的奇特造型和独特的构思,真是滇少数民族所物有的开放式的思维,它与我所见到的所有的类似器物完全不同,如一枝独秀的奇葩,绽放着异样的光彩。这是滇人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可惜,在内地宣传得不多。

    如果你在兰州机场登过机,一定记得机场前广场上的“马踏飞燕”,那是1995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青铜器,寻是甘肃人的骄傲, 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我当然也十分喜爱这个艺术造型,可是却认为云南的牛虎铜案,略有胜出。中国的青铜艺术品,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光芒四射。

   我在昆明的云南博物馆前,十分想与这个国宝级文物合个影,可是人们匆匆而过,无暇理会,且暮色将近,只照了几张云南博物馆前的镇馆之宝。如果你去了云南,可不要忘了去看看啊。

       

 

 

 

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我看了这个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物,看着将被撕咬的牛们,内心分是焦虑,为牛们的命运担忧。

    在云南,以虎和牛为内容的古代器物很多,如在吴三桂的金殿,园内不少的仿古,都是牛受到虎的性命危胁。真可怜,我是属牛的,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吧。牛永远是祭坛上的首选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