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校长2014印象之31

标签:
教育北京校长现代教育报老廖校长印象中小学校长 |
分类: 北京校长印象 |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
王殿军在全国的中学校长中很特别:他是清华实职的教授、博导,每年还带博士生;他在北大清华两所顶尖校都汲取了营养,获北大数学学院博士学位后,又在清华数学系做了博士后,后来任清华数学系党委书记。也许鉴此,王殿军对教育的认识相当的独到深刻;不仅如此,他对中国教育的难题还探索出了一套高水平的“解法”,前不久,他在人大附中“双卓基地”全国校长论坛上解读了他和清华附的研究成果,与会校长们极为震撼,极为兴奋。王殿军喜欢与清华附中的学生“混”在一起,定期与附中学生打打篮球或做别的球类运动,拼抢中有时还免不了受点儿小伤,而他乐此不疲,他很自信于清华附中的学生在体育上的成功——清华附的篮球队可谓“打遍天下中学队无敌手”,好多国家队队员都与清华附有渊源。王殿军这位高校出身的中学校长与兄弟中学名校的校长们也很投缘。他5年前掌门清华附,提升了清华附的影响力,在清华附成立了国际部——现在国际部一水儿的外国国籍孩子,择校入校是相当不易。这位在篮球场上很活跃的校长在工作中踱着方步,稳健,从容,举重若轻;语速不疾不徐,笑容温雅有度。他的生活节奏与他的数学思维一样总是一丝不苟。王殿军时代的清华附中已彰显出“王者之气”。
北京陈经纶中学分校校长:刘永芬
刘永芬被放在“陈分”校长的职位,这是朝阳教育的进步,是思想解放的胜利。对刘校长来说,这是“羁鸟归旧林,池鱼返故渊”——她曾经较长时间担任陈分的教学校长,是但陈分教育的实际设计者和把关人。她为陈分建立了课程体系、德育体系和管理体系。她在陈分花了三年时间培训老师,带领每一位老师为各自的学科定位,制定了完整的学科建设方案。陈分建校以来就是东部北京的品牌校,这与刘永芬的努力分不开。在花家地西里任校长、在陈分任副校长、在陈经纶中学任书记的几个回合中,优雅的刘校长对办学的把控能力更强了,现在正是她再度提升陈分优质教育品牌的契机。朝阳区需要自己培养的名校长,也要更珍惜自己培养出的名校长,要让刘校长这样具有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的人更长时间留在校长的岗位,让刘校长成为教育家办学的又一个典范。
北京17中校长:张顺
17中是快速、稳健发展的典范校。几年前,17中还只有高碑店一个破旧的小校区,在朝阳区仅仅只有一个“区重点”的空白名头;今天的17中则已成为一校四址的大校,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中高考成绩已与它作为市级示范校的地位相匹配,学校在朝阳区声名鹊起,在全市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谁直接带领17中实现了新的跨越?是17中校长张顺。张顺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也干出了成绩的人。他是中学教育专家,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善于盘活、整合、调动校内外一切可用的资源来办学,为17中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需要这样能干的校长。
华夏女中校长:宋立琴
宋立琴女士肩负着“因性施教”教育实验的使命,肩负着在西城名校中突围、打拼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压力。好在这位特级教师校长能力全面——前些年北京的女校纷纷改弦易张,而华夏女中独秀于世;华夏女中也仍然是部分忠实的窄众群体热衷的选择对象。
其实,女校的办学和管理对宋校长来说不算新鲜。此前,这位河南的化学特级教师一直在焦作多所大校任校长,后来担任河南一所女校的校长。2006年春,宋立琴调任北京华夏女中。这些年来,宋立琴让这所京城的唯一女校延续了教育品牌的价值,丰富了女性学生求学的选择。她盘活、嫁接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等名校的资源,让师生有高水平横向学习提升的机会。但愿这所女校永远是因性施教的窗口校。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
70后校长杨刚在中关村二小做校长今年已进入第十一年。多年来,“杨刚时代”的二小一直全面着收获着海淀区、北京地区的正向评价——它纯正的校风学风、非大班教学、非功利的教育观、老师的整体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等都赢得了官方和大众的良好口碑。它属于“最适合选择”的一流名校梯队。这位临近40岁的年轻校长温和、平实、敦厚、稳健,他有一张满是福相的脸,关云长式的细长眼睛、浓眉,让人觉得可亲。从杨刚身上,你看不出一点少年得志的自负,相反他非同寻常的低调,谦和,敬重学校有名望的老师们。他生活在书香之中,乐于对教育做哲学层面的思考。他把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办学上,领着二小的老师们真做教育,做真教育,让二小的品牌不断保值增值。
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
陈校长多年前与老崇文第一名校校长的职位擦肩而过;但她很快就将她的景泰小学带到了老崇文一流名校的位次。漂亮的陈培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品格,有思想——老崇文是出教育原创思想的地方,光明小学的“我能行”教育,一师附小的“快乐教育”,都出自崇文;而陈培荣则很早就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办学思想,这一思想与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北京教育发展纲要导言中的“教育要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不谋而合,即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位师生从各自起跑线上跑出自己最快速度……景泰的教育质量一直很不错,在东城南片的小学生毕业生推优中,景泰被推优的孩子占了半数甚至六成以上,稳居南片校前列。陈校长还会倡导她的老师们讲求生活的品质。会工作,会生活;成就工作,享受工作,享受生活,让师生在轻松地学习和工作中获得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这就是陈培荣。去年底,东城区给陈培荣举办了办学实践研讨会。
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校长:乔锦忠
乔锦忠是少有的同时在大学和小学全职工作的人。这位北师大的教授如果不是对基础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不会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选择到远郊区县的一所薄弱校兼任校长。老乔把京师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定为爱、责任和宽容,将为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效的帮助作为使命。针对80%的学生为非京户籍、学生健康营养状况不乐观的现状,乔校长启动了“牛奶工程”“午休工程”和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选修课程建设,让每个孩子培养出了三个爱好。如今,京师实验小学已经在课程综合化方面走在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前列。仅以语文为例,学校正在进行以集中识字,主题阅读和情景支持的写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并以语文课的16个主题单元为基础,开展语文与科学及品生、品社的融合,开展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在实验改革的引领下,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乔教授成功的办学实践,为大学教授如何走出大学象牙塔、怎样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范式。
老廖 凌月云
老廖:关于教育的一孔之见
“2014年校长印象”是我2006年以来校长印象写作工作的继续。这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定论;写作前未向校长们说明,仅凭“印象”写作。各位校长的排名及写作的期次未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