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校长北京中小学校长校长印象老廖廖厚才 |
分类: 北京校长印象 |
■首师大附中校长:沈杰
“沈杰接近完美”——写到沈校长时,我的键盘突然敲出了这几个字。主观上说,我找不到她的“不完美”。她的气质面貌接近完美,雅致,温婉(这个好词现在被滥用了,呵呵),漂亮,知性,从容淡定,不疾不徐,有大家气派。她的业务接近完美,作为数学特级教师的她让数学这门学科赋予了魔力,使学生尝到了学科上的成功,提升了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工作接近完美,掌门首师大附中后,她让这所名校按照它固有的节奏稳步发展,在海淀六所名校的竞合格局中保持着它的荣光和尊严。她摒弃世俗,博览群书,以思想的光辉烛照着菁菁校园,让校园保持着书香的氛围,让师生享受和谐的校园文化。不少人提出教育应回到原点;而沈杰的学校则一直都坚守在教育的原点,她倡导“育人成才为本、学术研究为魂、课堂教学为主、责任大局为重”,让这所名校传承并保持着学校应有的本色。
■首师大附小校长:宋继东
小学名校中的男性校长可是“稀缺资源”,如海淀小学名校中,男校长就那么几位,与近乎“雄霸天下”的女校长群体相比显得势单力薄。不过,作为男校长的代表,宋继东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这位年轻的校长以思想深刻见长,老一代校长及稍年长于他的校长(尤其是女校长)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宋继东目前还兼任四季青学区的校长。首师大附小大约3年前由四季青中心小学变身而来,这所学校位于高档小区内,硬件与软件建设都堪称一流,它的实际办学水平比它的社会影响大。宋继东21岁就成了课堂教学的示范人物,24岁成了校领导。这个人很会当校长,办学值得期待。他现在需要做的事就是让海淀教育圈之外的人尤其外区了解他的学校,让公众知道这所学校实际的办学水平确实与海淀其他名校齐名——郦城、诚品建筑、曙光花园、汤泉逸墅等小区的业主应该最期待公众知晓首师大附小的实际品牌价值了。宋继东目前还在上研究生,课程大概快结业了。
■北京五幼园长:朱小娟
朱园长是北京幼教领域的“教父”级的人物,是“大师级”的园长,是该领域为数极少的特教教师之一。朱小娟提出创建“研究型”幼儿园,就是要让师生在教育科研中“享受幸福”,让人人成为研究者。五幼承接了不少国家级、市级的幼教研究课题,她让老师们带着课题在实践中思考幼教问题,将司空见惯的幼教问题上升到理论和研究高度。这其实不是一件讨巧的事,没有真本事,完成不了课题,更不能让老师信服。而朱园长则不仅课题做得漂亮,她的科研能力更让人信服。在教育界要获得“被尊重”的感觉,没有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可不行。印象中的朱园长热爱、享受、沉醉于她的工作,因为她“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所以她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收获着。
■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
刘飞很帅。他是朝阳区小学校长群体中的标志性人物,是朝阳小学教育领域年富力强的校长群体中的领军人物。目前他管理着朝阳区最大、最负盛名的小学。芳草地一校七址,近5000名学生,其中有不少外国孩子。入主大校后,刘校长的业务能量、管理能量得到了更有效的释放,在小学教育界获得了他应有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事业有成的刘校长作风稳健,为人低调,兼有教育家的风采和教育官员的气度。他对朝阳老一辈名校长怀着敬畏之意,对新一代校长群体怀着欣赏之心。有胸怀,有雅量,能成人之美——成全每一个有作为的人,愿意身边的人比自己更有作为: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更大的空间?怎么可能得不到更多的尊重?
■北京一师附小校长:张忠萍
忠萍校长成名快20年了。也就是说,30多年之前,她在教育圈就颇有名气。在全国范围具有影响力的“快乐教育”理论体系,忠萍校长就是主要贡献者和集大成者。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让张校长在京城校长中导师的位置日益凸显。前些天的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减负优化作业”的专题研讨朝阳实验小学现场会上,作为嘉宾的张忠萍讲话中对肩负和作业的理解、对教育的认识显然表现出了一流的水平。事实上,张忠萍本来就是校长群体中第一梯队的名校长。她志趣高雅,,只愿与教育研讨的圈子有交集。她坚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校长的良知,低调,再低调,而又带着知识分子坚守中的矜持。这样的校长如果能更多一些,该是多好!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
人的本事当然是学来的;但是,一个人未必真能学到另一个人的本事。比如做校长,要学到李烈校长的境界难度就太大了。李校长这样的教育人物北京几十年才能出一位。她的教育智慧、举重若轻的领导力、驾驭大局面的胸襟让人仰之弥高。她的事业可谓尽善尽美:教书,早年就当上了特级;当校长,当成了校长们的校长——年轻校长们以能成为“李烈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为荣。李校长还是全国小学校长中第一位国务院参事,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从官方半官方层面来说,在全国小学教育领域来说,李烈校长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李校长拥有大量的、忠实的校长粉丝,粉丝们对她的推崇、认同发自内心。李校长也是教育部认可的首批当代教育家,她的专著《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呈现了治学育人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展现了她“以爱育爱”大爱情怀。。
■北京理工附中校长:陆云泉
陆校长有个雅号“陆特”,这个雅号在海淀教育官方、海淀校长、他曾任教学副校长的101中学和理工附中流传。这个雅号凸显出三种涵义,一是陆云泉为特级教师;二是人们对陆校的“特级”身份表示认可嘉许;三是陆校长人脉好,人皆乐于亲近。现在,陆云泉正被期待着拥有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他入主这个平台的呼声很高。不过陆校长本人对此很淡然,也许因为他不舍他本真的定位“陆特”——走在校园、站在讲台,这位高大俊朗的特级教师能赢得孩子们的无比热爱和尊敬;也许因为他正兼修北理工的博士学位;也许因为他早已修炼到一定的境界,等闲视之身外之物……事实上,陆云泉具有成就更大事业的品质:人缘好,业务精深,思想深刻;与书生相比多有勇毅,与勇者而论则胸有丘壑。陆云泉堪当重任。
■北京109中学校长:刘炳辉
刘校长的办公室门上写着英文的“校长”名词,显然,他的学科专长是英语。这位儒雅的、端正的校长身着合体的、普通的西装,颇有旧式知识分子的味道。他的眼睛总含着真诚的笑意,遇到老师、校工都会微微弯腰点头,不经意间保留着老北京的礼儿。他的管理原则就是理解他人,尊敬他人,给予他人,成全他人,让着他人,“利他原则”使109这所由四所学校合并来的大校一路获得了稳健、可持续发展。刘校长真诚的谦虚着,欣赏着每一所大校获得的每一步发展,欣赏着每一位校长同行的过人之处。他的硬笔书法在校长中少有超越者;他在业余时间开始临习毛笔书法,像小学生一样用九宫格书写,日复一日,以娱其心,功力始现。其实刘校长的书法家学渊源颇深。功名利禄于刘校长来说很淡泊,所以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很淡然。
■地大附中校长:杨复兴
与大校、名校相比,杨校长所领导的地大附中对教育的贡献丝毫不小。理由有这样一条足矣:对照考生高中入学成绩在海淀区的排名,这里的孩子高考平均前进2000名左右,最优秀的考生能前进6000名!据说新加坡等国每年要评“教育增值奖”,若北京有这样的排名,地大附中最适合获得这项荣誉。地大附中每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百人,如果没有加工能力,便只有三五人能考上本科。我们确实该为杨校长和地大附中叫好!
杨校长以前在八一做管理工作。这是一位平和的、敦厚的、务实的、智慧的人,是学校的灵魂,德高望重。但据说在抓教育教学方面,杨校长又非常较真儿,甚至可以“冲冠一怒”。我想象不出像他那样一个儒雅的、似乎总在对人微笑的人,动起怒来该是怎样。
■大兴二小校长:兰祖军
兰校长辗转来京——从出生地江西应聘到海南任校长,又从海南在北京大兴的校长遴选中拔得头筹——显然,我们的社会是会给“未必有背景但是有作为”者以机会的。今天,兰祖军已是北京大兴的小学领军人物;虽然在全北京的小学教育领域兰祖军的影响力还不太大,但我相信,这位年轻校长会如哲人尼采说所“终将点燃闪电”。这些年来,他伴随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获得了个人发展,心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感念,蓄积了大量正能量。兰祖军在外地的声名不小,粉丝很多。有人评价他“衣着得体,举止儒雅,站在那,几尺之外就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正气”;“他的博学与成功,跟他酷爱读书是分不开的”。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刘长铭最适合做北京四中校长,他的气度、胸怀、学养和智慧(对了,还有他魁梧的身材、俊朗的面容)与他的职业形象完美地融为了一体。四中就该让刘长铭这样的人物来引领。他是一位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富有良知的教育学者,襟怀坦荡,涵养深厚。以前有人把四中称为“小清华”,但刘校长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北大气质”,他在四中所倡导的“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与北大的精神不谋而合。他恪守教育的良知,恪守教育的本质意义,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执著地要培养学生精神上贵族气质。在功利教育占主流的今天,刘长铭校长从未曾迷失,他的教育情怀令人感动,他的教育理想纯净而高贵。他在全国校长和大学生群体中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们跟随他朝着理想的教育方向前进。他知识渊博,逻辑严密,具有极佳的演说能力。这个物理教师出身的校长是中国基础教育一面永远的旗帜。他是当今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这个本该属于教育的名词今天似乎显得陌生,但中国办教育多么需要这样一群人!
■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
邢校长的方向感特好,开车从不迷路,走过的路全在脑子里,这如同她人生的方向——她的人生向真向善向美,所以她被众多的师生所感念;而在同行校长中,她收获着大家的信任和尊敬,是海淀中小学校长群体中的“大姐大”,她像海岸的一处避风港,是烈日下的一片树荫,让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所依靠。她的事业从不迷失方向,即打造一所中关村地区的名校。如果没有邢筱萍,也许中关村中学就是一所三流学校。邢筱萍在这里任校长之初,这所学校与今天海淀几所仍然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是同一梯次,它仅有200多名学生,在名校林立的中关村地区只能苟延残喘。但中关村中学早已成为海淀的名校和全市的优质校。邢筱萍是坚定的、执著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和理性的现实主义者,她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塑造的空间和培养的价值,致力于让老师们“成名成家”,致力于让中关村中学与周边的名校比肩共存。她更应该戴上名校长的桂冠,她的校长生涯应更长久。
■华夏女中校长:宋立琴
宋立琴女士肩负着“因性施教”教育实验的使命,肩负着在西城名校中突围、打拼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压力。好在这位特级教师校长能力全面——前些年北京的女校纷纷改弦易张,而华夏女中独秀于世;华夏女中也仍然是部分忠实的窄众群体热衷的选择对象。
其实,女校的办学和管理对宋校长来说不算新鲜。此前,这位河南的化学特级教师一直在焦作多所大校任校长,后来担任河南一所女校的校长。2006年春,宋立琴调任北京华夏女中。这些年来,宋立琴让这所京城的唯一女校延续了教育品牌的价值,丰富了女性学生求学的选择。她盘活、嫁接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等名校的资源,让师生有高水平横向学习提升的机会。但愿这所女校永远是因性施教的窗口校。
■五一小学校长:陈姗
“陈珊”,还是“陈姗”?很多人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也常常误写成了前者。“珊”从“玉”;“姗”叠用则形容人走路缓缓从容的样子。据说人名与人的命运或许有一定关联,陈姗校长确实气度从容,很有“校长范儿”,无论她怎样地扎进人堆里,你都会把目光停留在她身上。她似乎就应该作为校长、作为领导而存在。宽厚,有福相,有威望,不张扬,让人觉得可依靠。她是海淀资深的名校长,是学区的校长,也是海淀小学校长中的旗帜性人物。陈姗在海淀小学校长圈中的人缘非常好,她的宽厚、侠义、富有人格魅力让人觉得可亲可敬可依靠。她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身边有一道无形的“气场”,使得老师和学生愿意接近她,亲近她。她的眼睛总含着温暖的、宽厚的笑意,因眷念于校园,陈姗曾经把做管理的机会留给了他人。心里有他人、成全他人,是陈姗人脉资源良好的秘诀。
■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
朱建民是个人物。他在办学方面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给他一所薄弱校,在几年之内他就能做大不少;给他好的学校,他在短期内就能让学校更好。这10多年来他接手了好几所学校,这些学校无一例外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单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是西城教育的有功之臣。他的成功源于他对教育的高水平把握、他善于借势借力办学的能力、他的创新精神、他办学的倾力投入,以及他胸怀的宽阔、对人的包容。他致力于让35中成为一所理想中的名校,为此他舍弃了行政级别更高的校长职位。他的35中创建了多个亮点:纳米实验室全国中学少有;科技创新班有80多位院士专家授课把脉;二四制、六年一贯制课改班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他的“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成长比成才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人生体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有朱建民担纲校长,35中的发展就会让人感到振奋。
■万泉小学校长:景小霞
前些天欣赏了万泉孩子们的小舞剧《羚羚的故事》,好大的阵容!好气派的布景!好高的演出水平!其实,景小霞的万泉小学的教育质量就应该与海淀一类校比肩;如果人们没有把它视为一类校,可能因为与它名字接近的另一所小学薄弱校让它的真实名声受到了误会和拖累,也可能因为万泉小学对外宣传过少,还可能因为万泉小学起步时并不算一类校。但今天,万泉小学的质量值得你信赖。你把它视为海淀的一类名校不会有错误。景小霞的办学水平同样可与一类校校长相媲美,而且圈内人尤其是京外的一些校长们事实上早已把她视为一类校的校长。景小霞书卷气质浓厚,端方,磊落,良善,自然,真实,口碑最好、人脉最好的校长之一。我相信她过着优雅而有品质的生活——这样的人就该过上优雅而有品质的生活。
■劲松四小校长:陈金荣
年轻的陈金荣校长是很有定力、办事执著的人。工作后她一直坚守在劲松四小这一所学校,而且一待就是19年!其间她有很多机会到平台更大的学校发展,但她挚爱劲松四小不舍离开。正如汪峰在歌曲《北京北京》中所唱,“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寻找……”是的,19年的“劲四”教师生涯尤其是10年的校长生涯中,陈金荣寻找到了、提炼出了适合劲四土壤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将“做最好的我”校训引申为“做文明的我”、“做智慧的我”、“做健康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方面,简称“五我教育”。劲四在“陈金荣时代”也发展为一校三址,社会影响力在垂杨柳地区名列前茅;在朝阳小学圈内,劲四是被列为第一梯队的学校。凭借自我修炼,陈金荣赢得了良好口碑,已被视为朝阳年轻校长中的实力派人物。不奢望于走捷径,慎言笃行,具有“板凳要做十年冷”的韧性,让自己沉下来、再沉下来……此谓何人?陈金荣也!
■睿升学校校长:姚炜
有些人是为给人做榜样而存在的。——虽然他本人未必意识到此。比如姚炜。大学毕业前,很多大学生还在为一份工作劳苦奔波时,姚炜则已轻松接过睿升学校的帅印,统帅该校 10 多个校区,成了数千师生们的校长;20多岁的年龄时,很多人还在被长辈们教诲着怎样看上去不像个“愣头青”,怎样才显得像成熟,怎样制定人生的规划,而姚炜则已跻身于中国民办教育、基础教育的主流圈子,拥有教育话语权的老先生们、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在职校长们、一线教育专家和老师们都很认可、很欣赏、很信任、很喜欢这位80后的年轻人。面对姚炜,我不得不感叹:人确实是有差别的!人的发展能力天生不均等!沉稳、睿智、“不偏”“不易”、早慧、宽厚、大度、包容、谦和……这些词大概可以描绘这个 80 后的精英人士。有一点我特想知道,像姚炜这样早慧的业界精英在青春岁月有过荒唐或挥霍吗?他的智慧和成熟源自其自然的禀赋而他人是否无法仿效?■老廖:关于教育的一孔之见
☆“2013年校长印象”是我2006年以来校长印象写作工作的继续。这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定论;写作前未向校长们说明,仅凭“印象”写作。各位校长的排名及写作的期次未分先后。《新京报》正同期刊登这些文字。(老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