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校长印象(2012年版)之⑤
“2012年校长印象”是我2006年以来校长印象写作工作的继续。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定论;写作前未向校长们说明,仅凭“印象”写作。各位校长的排名及写作的期次未分先后。——老廖
■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
(陈培荣:http://edu.sina.com.cn/zxx/2012-06-02/1749340547.shtml)

北京哪所小学的老师们仪表、仪态最好?或者直接发问:北京哪所小学的老师群体最漂亮?东城区景泰小学的老师群体应该够得上最漂亮、仪态最好的标准;或者说至少是“最”群体中的“之一”。不信您去学校看看。这里的老师为什么这么看重仪表仪态?因为这里的校长陈培荣狠抓这方面的工作。陈校长干练,利落,漂亮,心态阳光,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她的这些特质也影响了老师群体。在景泰,你看不到老师的愁容,听不到老师的抱屈。这里是教育的乐土。景泰的教学质量堪称一流,“牛”成啥样?在东城南片小学,景泰的小学毕业生推优率高达62%,一直领先于南城。在整个东城,景泰的质量完全可与传统名校比肩。陈培荣的可贵之处是,让师生在轻松地学习和工作中不经意间获得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会工作,会生活;成就工作,享受工作,享受生活,这就是陈培荣给人的真实印象。
■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
(http://edu.sina.com.cn/zxx/2012-06-03/1405340586.shtml)
朱建民先生何许人也?35中校长、教育专家、管理大师、创意大师、社会活动家。朱建民先生的办学有何特点?答曰:给他一个校长岗位,他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该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让该校达到历史的峰值,让师生发乎真情地对他产生敬佩之情。以前有一句潮语说: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对朱校长的办学,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给朱校一个机会,还教育一个奇迹。朱校长是坚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他潜心致力于学校和师生的发展,调动一切资源服务于他的办学理想。35中是流淌于他血液的生命元素,这所学校将持续带给西城教育和北京教育新的期待。朱校长的事业应该有更大的平台。
■太平路中学校长:高新桥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海淀教育官员懂得这个路数,把能干的人放在了最需要扶持的地方。高新桥女士就是海淀教育成功摆放的一枚棋子。太平路中学在海淀并不起眼,年轻的高新桥女士的名头目前也不大。但她这几年的办学业绩让人不得不对太平路中学刮目相看:学校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中高考一路高歌猛进——中考在海淀80多所学校中排在了30名左右,超过了它周边的好些名气较大的学校(如果我列出那些被超越的学校的名单,那些学校一定会很受伤,太平路中学会很提气,呵呵);高考本科率也达到了30%左右。在太平路中学工作的3年,高新桥让这里的本科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高新桥对太平路中学是有贡献的,她对教育的贡献其实不弱于名校长。高新桥正小心地呵护着这所在外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学校,为学校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路径,让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点一点地提升,让这里的师生一点一点地找到自信。
■北京电气工程学校书记:刘淑珍

刘书记是个人物,有思想,有内涵,有眼界,有胸襟,有好老师的气质,有好校长的范儿。说她是朝阳区、北京市职教领域开山鼻祖级别的领军者并不为过。她做校长的时间很长了。掌门电气工程学校这所国家级的职高,她创造过诸多奇迹,如考生排队上职高;请大师级的专家来校专门执教;将制冷与空调专业充实成包含空调、电工专业为一体的楼宇专业;将制冷和空调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师资和实训基地建成为北京市制冷与楼宇专业教师的培训基地等。朝阳区给刘淑珍女士成立了校长工作室,请她培养年轻校长。前不久,已到退休年龄的刘校长主动请求与学校书记刘杰互换岗位,经官方批准,将校长岗位“禅让”给了刘杰,由刘杰主持学校工作,自己则担任书记。
■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校长:张金成
(张金成校长http://www.cando100.com/news/20091201/12596297080938101478.html)

张校长深受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喜欢。他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讲话,家长们会给他几十次的掌声;女性家长们的掌声尤为热烈——可谓校长中的“师奶杀手”,呵呵。他令人信服的本领就是他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精准把握,他的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他的幽默谈吐,他迸发的激情和飞扬的才华。这位58岁的专家在校长岗位上的角色日臻完美。他不是踱方步的人;他的思想也不会踱方步。他步履的频率和思维的速度快于常态。他的这些特质使他的学校在教育高地海淀区一直赢得尊严与荣耀——育新小学抽测各科在海淀排名第一至第七;中考在海淀排12-15名;今年高考文科平均531分,理科平均512分,位于海淀名校前列。由于办学的成功,张校长最近又走出海淀区,在昌平区兼任了一所独立学校的法人代表。这所学校就是位于回龙观的“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该校校址的前身是“霍营中心小学”,行政关系隶属于昌平区,校长则由张校长兼任。今天的“育新体系”共三个校区,跨越海淀、昌平,满负荷招生时的总量将有5000多人。
■人大附小校长:郑瑞芳
(http://edu.sina.com.cn/zxx/2012-06-04/1624340855.shtml)

郑校长前些天刚从湖北山区回京。这个暑期,她带领老师们在那里支教。每年,郑校长要带领学校悄悄做大量的支教、扶贫工作。事业到了一定境界再帮助别人,真令人愉快。接下来我再沿用此前写过的文字——郑校长恨不能记下人大附小所有孩子的名字,但数千孩子的名字她不可能全记下来。她在校园行走,孩子们一个劲地给她打招呼“校长好校长好”,她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蕾般的小笑脸只能回敬“宝贝们好”,这令她遗憾。她似乎“长”在教室里,总在一线听课,套用星巴克的广告语:郑校长要么在听课,要么在去听课的路上。她把孩子们是否真的喜欢人大附小作为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希望给予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和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老师尽量提高课堂效率,少给孩子们留作业。快言快语的她老是笑呵呵的,给老师和学生以亲切感。在海淀教委的小学质量抽查中,人大附小的质量稳居前列。
相关链接:老廖:北京中小学校长印象(2006-2011)
□老廖:关于教育的一孔之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