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晨报老廖校长印象北京中小学老廖点评教育 |
分类: 北京校长印象 |
■北京润丰学校校长:卓立
润丰的名气还不大;事实上,它去年才开始小范围招生,目前只有60名学生。但润丰的来头很大,校长是在全国小学教育领域久负盛名的卓立先生,特级教师卓立此前在史家小学担任校长近20年,成就了史家的荣耀;润丰是润枫水尚高档校区的配套校,硬件一流,正在建设中的这所学校将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将来还要开办初中。有朝阳教委的财力支持,有教育家卓立倾心办学,润丰的前景一定不错。
卓立校长去年从史家小学退下来后掌门润丰。从史家小学退下来时,他已66岁(当然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随即他再次出山,受聘于朝阳教委创办润丰。有意思的是,小区名是“润枫”,而他的学校名则成了“润丰”,卓校长将含义诠释为“滋润少年儿童的成长,感受孩子们羽翼日渐丰满的喜悦”。人们期待这所小区的高品质学校将被建设成为朝阳的史家。居住于这个小区的家长和孩子,有福。不过据说进入润丰很不易,奔着卓校长的大名前来送子求学的家长太多了。巧合的是,卓立这位来自东城的小学名家在润丰办学,而朝阳小学的名家马芯兰退休后则被邀请在离润枫水尚不远的星河实验小学办学。两位老教育家的办学业绩将交相辉映。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校长:田琳
因为有了田琳,民大附中的办学实力凸显出来了。民大附中“厉害”到了什么程度?今年460多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的133人,文科就有38人,这个数字在北京名校间排的位置很靠前;同时,民大附中今年14人考上清华、北大,14人考上人民大学和4人考上复旦大学。民大附中也是今年入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北京13所中学之一。为什么民大附中名声似乎不够大?一是因为它对外几乎不宣传;二是因为它隶属于国家民委,不经意间远离了公众的视线。民大附中的高中面向全国招收各民族学生,外地学生高中考入这里即可在京落下集体户口;2003年,教育部发文批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当年可以在北京市参加高考和录取。每年,民大附中的高中招生都竞争非常激烈。
田琳大约3年前从湖南一所中学校长的岗位上竞聘到了民大附中。这是一位脑子快于行动的智者,他的步子不紧不慢,语速平和,脸上总挂着神秘的笑、淡淡的笑、会心的笑、狡黠的笑、自信的笑,镜片遮不住它双眸的幽深和清澈。是一位让他人总想揣摩的人。
■北京18中校长:钟灵
钟灵是丰台新一代校长中的佼佼者,政治上成熟、稳健,业务精湛。1975年出生的他,已经做了几年的18中掌门人,近期关于他的最新消息是,已被调入丰台区教委担任教委副主任职位。这一位置有利于他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人谦和、儒雅、低调的钟灵,脑子里却有无数对教育改革的设想,思维活跃之程度,在校长界数得着。“丰台区教育集群”的教育模式,最早就是钟灵提出的。他认为,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上,必须寻求合作共赢,贯通式教育。钟灵注意整合校内外资源寻求学校发展,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佳的学习环境。目前,方庄教育集群正在逐步建立和实施中,钟灵校长将他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并且带动着整个丰台教育布局的改变。
“有眼光、有能力”是多数接触过钟校长的人对他的评价。但每每谈及18中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钟灵都会将功劳归结于他的团队,钟灵说:“一个校长的智慧是怎样把老师凝聚在一起,用集体的智慧把教育做好。”在钟校长的领导下,18中无论是从音乐、体育、科技哪个方面来讲,都做得有声有色。18中肩负着丰台教育新的希望。
■徐悲鸿中学初中部校长:张琳
张琳是西城区年轻校长群体中的优秀一员。出任徐悲鸿中学初中部校长前,她在市级示范校北京66中工作了15年。从班主任到副校长,一步一个脚印几乎走遍了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岗位,是个典型的实干派。期间,她还有考取教育部公派留学生赴日留学两年的经历,这让她在学校管理方面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
张校长说话快、喜欢笑,有一种阳光的感染力。出任徐悲鸿初中部校长不满两年,学校办学成绩已有明显提升。而她给这所学校带来的更大改变是整个教师队伍有了一股向上的精气神!学校经费有限,优先给学生出画册;学校只有一个出国留学机会,留给一线教师……难怪教师民主评议说,遇到这样的校长,没人好意思偷懒。
目前,张校长已经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聘专家,相信随着舞台的扩大,她还会有更出色的成绩。
■北京80中校长:田树林
80中的高中像一个旧时的贵族,有点儿过气了,至少不是人们的必要谈资了。今天,有良知的人们不愿意拿状元说事儿,但“状元”曾是公众眼中的80中的热词,2000年前后,80中连续出了好几个北京市高考状元。坊间传闻是80中曾引进了外地优秀生在京参加高考后“状元及第”;但这一说法不是主流且未得到求证。其实80中出状元也应该,因为它在朝阳教育的地位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田校长在80中的威望很高。据说这位做过官员的校长工作很扎实、很敬业,但她似乎对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在朝阳永久处于领头地位没多大兴趣、对于跻身于北京教育第一梯队也没什么兴趣。对于非官方的评价,田校长兴趣也不大。
■北大附小校长:尹超
尹超校长做人、做校长做出了境界。她是海淀区人缘最好的校长之一,与她熟识的人包括校长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喜欢她、欣赏她。她为人直爽,侠义,有肝胆,坚守着内心的良知与真理。她是一个内心豁亮的人,她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本真的一面,活得很真、很实在,从不会把自己伪装起来,不愿违心生活。尹校长也是海淀区水平最高的校长之一,区教委给她成立了“海淀区中小学优秀校长培养基地”。在功利面前,尹超本能的反应就是回避和放弃;因为她的不争,故能与她争的人不多。在做人做事业方面,尹校长可为世之楷模。
■北京57中校长:刘晓昶
刘校长很有作为。她担任校长的这几年,57中的发展让人感到振奋——这所海淀的普通校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一本率年年攀升,这样优秀的高考成绩说明57中对学生的“加工”能力相当强。57中的国际教育也做得有声有色,前不久在意大利建成了孔子课堂。一所中学走出国门创建孔子课堂,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凸显出刘校长有魄力、有眼光、有政治智慧。海淀区正推广57中这一国际教育的经验。一个月前,一场名为“目的地想象”的全球青少年头脑创新思维大赛全球总决赛在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闭幕,57中同学在大赛中获得了全球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取得的最佳成绩。
■鲁迅中学校长 严虹
在西城区中小学校长当中,严校长是少见的“校本校长”,参加工作至今22年,严虹女士一直都在鲁迅中学工作。环境真是养人,在鲁迅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待久了,严校长身上有种自然的文雅气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学校让人羡慕的优雅庭院。
严校长的专业是讲究严谨的数学,任教的18年当中,有9年都是担任毕业年级的把关教学任务。她对怎么保证这所百年老校的教学品质心中有数。客观地说,2008年正式出任校长以来,鲁迅中学不管是中高考成绩还是在各类大型教育活动中的表现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城区确定了区域教育追求优质均衡的战略目标,这对鲁迅中学这样文化底蕴深厚、教学品质不断提升的“准重点”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严校长和鲁迅中学的发展值得期待。
■牛栏山一中校长:刘克祥
顺义的“牛一”“牛二”挺有名,牛一即牛栏山一中,牛二就是牛栏山二锅头。牛一通常被认为是顺义教育的高地;其实,它也是北京东部教育的高地。这所学校通常情况下每年有四五十人考上北大清华,高峰时每年能有六七十位考上北大清华。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考量,牛栏山一中可理直气壮地排进全市前10名,比北师大附中、161中、80中这些传统的市重点校的高考质量要好。刘克祥在牛一任校长3年了,他延续了王森校长创造的辉煌,并使顺义这所名校再次获得了新的发展。刘克祥兼具学者和教育官员的气质,在师生心中颇具威望。
■丰台二中校长:王志江
明年步入“不惑”年龄的王志江常说自己对不少教育问题没想太明白,于是这位善于追问教育本质的年轻校长在从事学校管理的同时,今年又在首师大攻读教育哲学博士。作为丰台二中土生土长的“老人”,王志江参与书写了学校近十年来从普通校到区级示范校再到市级示范校的发展史。2007年,35岁的王志江出任二中校长,在当时创造了北京市级示范校“最年轻校长”的纪录;2009年,他被评选为数学特级教师,据说这也刷新了京城数学特级当选时年龄最小的纪录。
王志江很喜欢“边读边思边工作”的生活,这种积累让他能力全面,文理兼修。数学出身的他把学校人文实验班的介绍材料写得文采斐然,主持全区校长交流会时更是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今天,丰台二中高中部硕士学历教师高达70%,在丰台区首屈一指,搁在全市也名列前茅。
有意味的是,聚焦课程改革的丰台二中近年来中高考成绩的进步可谓突飞猛进。高考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区第二名,学校的“教育加工能力”获得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该校一本上线率34%,2009年达到50%,去年迅速攀升至70%。
这位被丰台教委和众多教育同行看好的专家型校长,和明年迎来50岁生日的丰台二中一道,将在更大的舞台上释放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参与到丰台教育的“强势崛起”。明年,丰台北部将新添两个二中的新校区;后年,改扩建后的二中本部将全新亮相;预计丰台南部也将新增一个校区。届时一个打通丰台南北区域、跨越0到18岁学段的教育集团将带给丰台教育新的活力和亮色。
■十一中分校校长:贾长林
位于天坛南里的十一中分校身处闹市却别有一番书香气。在2010年之前,学校还是破破烂烂的样子。而自从一个叫贾长林的人来了之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4岁的贾长林可谓“大器晚成”,去年11月份,才正式接手十一中分校,此前他在50中分校做了10年的教学副校长,50中分校似乎只是让他有限地发挥着作用,好在他的能力被慧眼识才的东城教委相中了,东城给了他一个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平台。
贾长林在十一中分校不到一年,但能力却很快被师生认可,老师们评价他为“实干家”,学校无论从教学设备还是教学质量上都在短短一年内得到了提升,他提出的“精致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十一中分点点滴滴的育人中。贾长林说自己要将学校办成一个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十一中分校这所此前少人问津的学校,将逐渐发展为一所“多元化”教学的特色校。
□老廖 罗德宏 施剑松 李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