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2009-02-15 10:10:41)
标签:

教育

分类: 欲中杂记——随笔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新闻从业10年来,没有一次赴外的活动会像2004年2月的日本之行那样,在记忆中没有留下多少印记。

    迄今,我依稀只记得是日本的国家旅行社在全世界请了50名记者去日本东北观光采访,希望外媒报道日本东北的旅游。当年我兼任旅游版主编,也在被邀请之列。在日本大概呆了8天。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人以群分。在日本,我与香港、台湾及韩国的几个记者自然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当时赴日匆忙,居然忘了拿相机充电的转换器;电池不多,在日本无法充电,剩下的电池只能拍回10多张照片。本可以用同行的充电器,但我居然懒得在日本旅馆充电,没有继续拍照。

    客观地讲,日本东北可拍的景物太多了。但说雪景就让我们惊讶,厚达1米的大雪洁白无瑕。下雪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居然没有任何雪后堵车的迹象。道路上没有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泥水与雪混合一片狼藉,干干净净如同一道浅浅的清泉在道路上缓缓流过。旅行车在日本的崇山峻岭间穿行,四围森林茂密,雪野中雾气氤氲的温泉随处可见,别有情趣。

    应该说,日方接待的规格较高。每个景点均有当地政府主要官员出面接待,日本官方还请来了歌伎给我们表演,还请来了一个亚洲人很熟悉的日本著名演员(名字我还真忘了)与我们见面。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与日本方面打交道,我们双方基本上不谈及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

    然而历史流淌于一个民族血液。

   

    我记得那天我们下山时漫天飞雪。突然,我们发现前方山道两旁有两列长长的队伍,他们穿着日本的传统服装,在雪野中擂鼓。每个人身边插着一个白色的幡,上面写着两个字:“招魂”。导游的脸色很难堪,急忙解释说,这是民众自发的行为,他们希望为在二战中亡于海外的亲人招来灵魂。亚洲区的记者(主要是中国记者与韩国记者)对此颇为不满,当即向随行官员提出抗议。

    我还记得一天晚上,日方请我们欣赏他们的传统表演。其间,一个年轻的女子佩剑上场。导游解释说,这个女子曾在北大留学,精通汉学。音乐声响起,那把长长的剑在亚洲的记者面前飞舞着。单说剑术,我们可以叫好;但是,我们想到了战争,想到了战刀,想到了同胞们死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刀……。舞剑表演结束了,出于礼仪,亚洲区的记者只是象征性地鼓了一下掌。

 

    回国后,我没有写一个宣传日本旅游的文字。这些年我一直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是曾经饱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的伤口无法愈合使然?是我可能被有些人视为所谓“狭隘的爱国主义情结”使然?是我对于远去的战争“过于敏感”了吗?

    在日本东北旅游了8天,看了不少异国的景物。也许是我想刻意遗忘,今天,我居然记不起一个城市的名字(对了,记得到过仙台,因为鲁迅先生在那里求过学),记不起一个景点的名字。日本东北旅游的印象对我来说只是大雪的印象,雪,那么白,那么干净,覆盖着日本东北的整个土地……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您很难相信,这是日本幕府时代的轿子!可见当时日本人个子多么小。

那里还展出了日本古代武士的铠甲,那些铠甲今天看来只能供八九岁的孩子穿。)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雪后,日本大街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片泥污)

 

日本,记忆中厚达1米深的大雪(图片)

(蜡像:日本武士时代的生活再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