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小试年夜饭
(2009-01-20 18:26:11)
标签:
春节年夜饭美食 |
分类: 评论 |
成语释义---牛民:宰牛的刀子小试:稍微用一下,略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所谓牛刀,所谓小试,不过是大材小用的意思。我是大材吗?当然不。但是年快来了,牛也快来了,吹吹又何妨?于是大言不惭地告诉你们:我要牛刀小试年夜饭。
小时候的年夜饭,在我的记忆里,是全家总动圆的一顿饭。每到年三十,奶奶和妈妈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例牌“节目”是和全国人民一样杀鸡宰鹅。就连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也帮妈妈抓盐冲洗家禽的内脏。于是有了满桌佳肴,直吃好几天都吃不完。今年,如果,让我“主刀”年夜饭,我能应付得过来吗?看来得好好事先计划才行。
现在人们大都崇尚乡土美食,我记得小时吃过一味葛扣,味道不错,是我们家乡人人必备的年夜饭菜肴之一。来了深圳,就没吃到过了,何不趁今年自己小试年夜饭之机“重拾旧欢”?粉葛农批市场想必会有,再买了五花肉,切成半指厚,梅花间竹地和也是半指厚的粉葛排了,买回南乳来捣烂弄成汁液,细细地浇遍放在大铝盘里,大火蒸软,把油也熬出来了,粉葛的香味也蒸出来了,味道想必不恶。然而味道再好,葛扣也会撑死人的,每人吃两件就好。还是让我来弄点特别的吊吊人的胃口吧。
冬天,很适合吃甲鱼。买只鲜活的,不炖汤,不荷叶蒸,干脆来个反其道而行,红烧。先用姜和酒腌过,起红油锅下甲鱼,多多放酒(甲鱼非常的腥,尤其是野生的),放泡软的冬菇,一起走油,在甲鱼表面微微变色后,即浇上酱油,放少许蜜糖,刚好浸过甲鱼那么多水,盖上盖子煮开后收中火焖。等汤汁收得差不多了也就是甲鱼“成熟”时,拿上桌的时候还真的香气扑鼻呢。这个菜我曾经做过,就是有点麻烦不太常做,过年正好派上用场。
牛年了,总得吃点儿“牛”的食物,别人吃不到或是深圳吃不到的才算牛吧?还是打乡土牌,把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一古脑儿整出来。我印象很深的是家乡的白水角,自己小时候就有包过。皮子是用粘米粉开了水搓 成圆子再用手摁平捏扁的。南方没有捍面杖,一切都要靠人手操作。方法是拿着一个粉圆子,两手一合,让它变厚而扁的一坨,然后拇指抵着中间,食指和中指在粉团另一面以拇指为圆心不停地捏弄旋转,很快,它就变成薄薄的一张圆面片儿,就可以包“角仔”了。馅料是把沙葛粒、虾米、肉粒、芫茜混在一起炒至半熟。包的方法没有饺子那么复杂,只把馅放皮上,两边一合,捏实即可。这也许是南方人讲求实际,没那么多花巧,再加上很少包这玩艺儿,也没多少人会饺子包法的原因吧。上笼蒸熟,因为皮子是粘米粉(即我们平时吃的米磨成的粉)而不是面粉做的,通体透明,玉雪可爱,看着就想“飞擒大咬”。
三样“主角”有了,再弄几味白饭鱼煎蛋、蒸一条鱼、灼一个虾,一个应节的冬菇蚝豉发菜焖猪手,青菜两碟,想必就够就应付年夜饭了吧?
在这样一个全球金融海啸的冬天,百业萧条,加沙硝烟,我们却在这边歌舞升平,吃喝玩乐,费尽心思满足口腹之欲。可是年总要过的,今年股票熊市,牛年将至,会不会牛市呢?且让我们尽情大嚼,将年夜饭进行到底,算是给熊市“冲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