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明旅游 |
分类: 评论 |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与悲悯情怀的节气。桃花开尽,木棉花正红,柳树抽芽的时候,清明来了。这个时候,人们想起了自己长眠地下的祖先,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选择扫墓来纪念他们。不过,死者长已矣,他们,想必也希望子孙后代们活得更开心罢。于是,扫墓之余,人们不忘耍乐,荡秋千、踏青、放风筝。。。。。。清明便如一个悲喜交集的盛会,游子寻春出半城。
今年的清明,是特别的清明。往年,清明是没有假放的,人们扫墓、踏青,都不能尽兴,至少,多数时候,未能安排在清明这一天进行。随着新的节假日调整,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放假了,清明加上双休日,就成了第一个小长假。
在春天,微雨燕双飞的日子,人们忽然有了三天假期,可以从容地出游,岂非一大美事。要说从容呢,那还真得看去哪里。如果,你喜欢躲在油菜花的芬芳里陶醉,在粉墙黛瓦中怀古,那么,去骛源吧,和驴友们一起,约上三五知已,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不过,这个行程从容不了。三天,往返骛源挺紧张的,除非,你能买到4月3号晚的火车票,或是坐飞机去。
那么,回家扫墓吧,如果,你的家乡离深圳不远。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和族人们一起,扛起你没摸过的锄头,和小孩子们一起疯叫疯跑着,闻着田野的气息、青草的气息,去到你很少去的太公墓,缅怀八百年前,从杭州辗转迁徙过来的祖先们,悄悄地告诉他们一声:我来了。来看你们了。
据说,以前,拜太公是不许女人参加的,现在社会发展了,每次去拜太公,都有很多女人去。拜完太公,我便拿着爸爸复印回来的族谱对他说:你仿佛在我小时候答应过把我的名字写进族谱里去呀,现在要兑现诺言乎?他拿起族谱前后看了一下,说:你看到这里有女的名字吗?我无语。心想:什么时候我出名得跟张爱玲一样,族人们就会求着我把我的名字给写进族谱里去了。当然,这是我戏谑的想法。我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和张爱玲一样出名,即使女族人里真出了一个名家,他们也不见得就真的会求着要把她给写进族谱。
族不族谱不过是戏言,我也并不真的那么在意。倒是清明的活动,甚合我的心意。大柳树下,挂着一个大秋千,蹬呀蹬的蹬上去,荡呀荡的直上云霄,顺手一抓,把挂在柳树上的蝴蝶风筝给拽下来一只,薄汗轻衣透。不过这种景象是越来越少了。直至04年秋天,深圳笋岗路那边的儿童公园还有秋千可荡,05年,我再去找秋千荡的时候,就已经找不到了。整个深圳,除了青青世界,我不知道秋千何处寻。
据说,香港也是这样,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女儿老是缠着他,要他帮忙找秋千。飞速发展的大都会里,连秋千都没有了,那真是童真与悠游情怀的缺失。
秋千既然无处可寻,那么,且让我们去踏青吧。带上寒食,一壶浊酒,洒在青青的坟头,坐在久未坐过的草地上,把青团吃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老鹰风筝、蜈蚣风筝,迎着春风,四处乱跑。腿脚也灵便了,血脉也畅通了,踏青、运动、玩乐三不误。不得不佩服古人想出来的好主意。其实,我们现在流行的带上干粮,在山野间徜徉、徒步一整天貌似很新潮的驴友召集活动古人们早就在做了,只不过,那时候不叫驴友召集而已。
总的来说,我是支持国家新规定,清明可以放假一天的。那是国人源远流长的休闲情怀。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很有意思,每个节日都给安排了不同的多姿多彩的活动。看,清明踏青扫墓;端午喝雄黄酒、裹粽子、插艾叶、戴香囊、赛龙舟;七夕乞巧、做甜品;中秋吃月饼、赏月。。。。。。那真是给安排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老祖宗给我们安排了如许浪漫美好又切合天时地利的节目,为什么要浪费掉呢?有了新的放假规定,可以重拾荒废了的闲情。
有的朋友不喜欢过去的五一、十一长假没有了,被打散成一点一点的传统节日小长假,那真是一个问题。归根结底,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人们过去甚至还习惯了六天工作制,假期制度未臻完美。借鉴一下欧洲,那边基本上每年最少有一个月的长假可以安排度假,这样便可从容出游了。相信中国以后假期慢慢也会多起来的,君不见现在正在闹嚷嚷地争取每天工作六小时么?但愿不久的将来,除了小长假外,还有更长的年假,既可刺激消费,人们也可享受到更多的余暇。
我是不主张取消小长假的,这样仿如因噎废食。我们应该先把传统节日的假期给要了,然后诉苦,说没有长假了,没有办法远行,这样,一步一步来,相信长假与传统节日的小长假将可得兼。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改善人们的生活将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