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游记 |
黔者,贵州也,从小,我们是读着《黔之驴》长大的,这次,走黔东南,并没有发现驴子,倒是看到了黔马、黔寨。对,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岜沙寨子。岜沙是个奇特,充满久远历史的苗家村寨,这里的苗族乡民依然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风貌,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生活习俗和服装服饰,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远古的原始部落,时光倒流数百年,岜沙男人的发髻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甚至,有的岜沙苗人还手持传统猎枪,一不小心,你就会迎面碰上长衣短髻的“火枪手”。
一、群山密布,旅途艰险
从凤凰去黔东南的路途还是相当艰苦的,路相当不好走,尤其是我走的这条黎平、从江线。我们先是坐车到了靖州,到达靖州的时候,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匆匆找宾馆住下,然后,第二天磨蹭到十一点才起床,十二点多坐上了从靖州发往黎平的车子。
一路上,车子相当“人性化”,司机不时与上下车的乘客聊聊天,每上一个乘客都耽搁一会儿,仿佛全车的人都是司机的亲戚。到了半站中途,还停下来给车上的特别乘客-----鸭子喝点水,冲个澡,如此走走停停,到达黎平后居然赶上了前往从江的大巴,也算是奇迹。
这一趟,山更青,水更蓝,两边密密匝匝都是遮天蔽日青螺状的群山,相当郁郁葱葱。
不过路是更糟糕了,还上来一伙骗子,上演《疯狂的石头》真人版,骗去了两个老农民每人五百块钱,不忍卒睹而又无可奈何。车子走到半路,居然遇上修路,居然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塞车,到最后,八十公里走了八个小时,等我们到达从江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了。
一个城镇,只要有水,就有了灵魂,从江县城虽然不大,胜在有一条江蜿蜒而过,倒也顿感灵气。这么晚,在这种地方是没有办法指望有什么美食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在营业的烧烤摊档坐了下来。这里的烧烤倒是颇有特色,仿佛天下可吃的东西都可用来烤。奇怪的东西计有:成串的鸡屁股、猪腰、猪粉肠。
疲惫的旅人是没有资格去计较食物的好坏的,于是各样奇怪的东东都来一点,居然吃得十分香甜。
二、大寨梯田,梅酒鲤鱼
第二天一早,打车去岜沙寨子。岜沙寨子离从江县城不远,二十多分钟就到了。虽说是原生态的寨子,刚进寨门还是有一点旅游点的痕迹。
在路旁的一家餐厅订了一斤杨梅酒,嘱主人家放到冰箱里冰着,我们就沿着石阶下去看寨子了。
大寨果然是原生态的,有的门前晾着染过的布匹,如一个个用过的括弧,无事一身轻地吊在那里。
再往下走一点,还有高高的晾架,早上的太阳照射下,地上的影子仿佛也在呼应,尽显着岁月静好。
再往下走,拐角处,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家的孩子才四五岁吧,在水龙头下用脚踩着衣服,明净得象天空一样的眼睛里有着一丝害羞和乍见生人的兴奋,她的妈妈从门里走了出来,穿着当地特有的五彩肚兜、黑大褂、百折裙,倒也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母女相悦图。
转过身去,望向另一边,是层层的梯田,绿意盎然。说起绿,贵州的山真不是一般的绿,即使在路上,也可看到山上密匝匝的树,密匝匝都是愿始森林。寨子的绿,又是另外一种了,是温暖的,散乱的,错落有致的,与寨子交相辉映、唇齿相依的那一种。
三、男生带枪,女孩梳髻
逛完一圈寨子回来,杨梅酒已经冰好了,嫣红色,散发着诱人的清爽香气,去岜沙的时候,正好是八月底,苗人一向有插秧时把鲤鱼苗放到田里,收割稻子时顺便收获鲤鱼的习惯,我们正好赶上了趟,于是,叫了这种据说是苗寨特有的禾田鲤鱼。
等上菜的当儿,餐厅因就在大路旁,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倚在门边,一径冲着我们笑。女孩子们穿的衣服也象约好了似的,镶边黑外套,彩色领口、彩色下摆的肚兜,他们的民族服装真是统一,不用缝校服都穿得那么整齐。
有个小女孩子还在那里梳她的头发,我这才看清,这种看似繁复的发型其实梳起来一点也不难。但见她把头发全部梳上头顶,在靠近额头的地方梳成一个马尾,然后,把马尾从后往前弯了一圈,再把剩下的发尾用一把红色塑料梳子在旁边插上,固定住,就好了。
闲极无聊,我与同伴在那儿嘻闹,小姑娘们有样学样,也在那里嘻笑打闹,我看得有趣,忍不住走上前去脱下手上的紫水晶手链送给她们,可惜手链只有一条,小姑娘倒有四个,她们“分赃不匀”在那里面面相觑,我也是爱莫能助了。
时近正午,出去的人渐渐回来了,归人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小男生,拿着乌黑锃亮的猎枪,头上缠着毛巾,身穿侧襟铜扣黑衣,腰系绣花腰包,下穿黑色阔脚裤,那个样子,真是有趣极了。
黔东南的旅程是曲折而原始的,还有着那么一点冒险的意味,那些湿润葱郁连绵不绝的群山,青螺状密布。寨子古朴,原住民服饰特异,在在都使这趟旅程充满神秘感,我想,如果你性喜猎奇,心怀古风的话,不妨到这里走一趟吧,也许,这里有着当时的日月,曾照彩云归。
特别提示
1、
2、
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