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 文/毕飞宇

标签:
青衣毕飞宇朗诵朗诵素材朗诵文章美文嫦娥筱燕秋水衣执着醉竹楼 |
分类: 冷暖人间 |
http://s4/middle/48edf085ga654df5fea13&690
从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
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已。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可第五场,她来晚了,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筱燕秋一把抓住化妆师,她想大声地说,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她现在只会抖动着嘴唇,不会说话了。
上了妆的春来真是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就是嫦娥,大幕拉开,锣鼓响了起来,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
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在她四十岁的那个雪夜,真的死了。
观众承认了春来,掌声和喝采声就是最好的证明。筱燕秋无声的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已,目光象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撒了一地,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已作了些什么,拿起水衣给自已披上,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脸上抹,然后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戴头套,镇定自若,出奇的安静。
筱燕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去,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了剧场门口,站在了路灯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已给自已数起了板眼,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戏场门口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她要给天唱,给地唱,给她心中的观众唱。
筱燕秋的告别演出轰轰烈烈地结束了,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地失去自已挚爱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巨大伤痛,而我们从筱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释怀,看到了她的执著和期盼。
生活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后,有希望就不是悲。
【赏析】
《青衣》故事简单,但蕴涵非常深厚。它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京剧演员筱燕秋。二十年前,十九岁的筱燕秋在《奔月》中饰演“嫦娥”而一举成名,她对艺术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在她眼中她才是真正的嫦娥,由于人性的弱点,名利心膨胀,想独霸“嫦娥”一角,对自己的老师李雪芬出手造成了伤害,从此筱燕秋再没登台,被调到戏校任教。二十年来,她无论周围环境和个人境遇发生多大的变化,她都始终心怀重返舞台的梦想,把“嫦娥”视为自己的全部与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后来,因烟厂老板怀旧,出资重拍《奔月》,筱燕秋为了达到目的,折磨自己,发疯似的减肥,以至于在排练中出现“刺花儿”,不惜与老板上床,不顾后果的人流,甚至为了挽留徒弟春来又违心的允诺徒弟春来当A档,自己当B档,但后来她就像嫉妒师傅一样,如今嫉妒之心已转移到年轻漂亮的徒弟身上,到了临演出的时候,她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反而连演四场不肯罢休,还要抢演第五场,最终没有阻止,在观众对春来的一片叫好声中,筱燕秋在门口边舞边唱,最终陷入了疯狂,她的精神崩溃了。
一个天生的艺术精灵,偏执、骄傲、美丽。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懂得世俗生存术,天生要在世俗生存中败下阵来的人,世俗就是这么可怕,难容洁净之人。一个天生的艺术家是那么一点以自我为中心的,是有那么一点会混淆戏与人生活的,是有那么一点单纯与任性,是不会避开陷阱,有时反而直直地朝着陷阱走去的人,她只是在无意中伤害别人同时更深地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筱燕秋的悲剧就在于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崇高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人性贪婪虚荣和妒忌等弱点得到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但我想说,我们不是她我们怎能妄加判断她是苦痛的呢。我总以为为了理想追求的人是幸福的,即使遍体鳞伤,路遥马亡。我们局外人又怎能了解局中人的苦与乐呢。
人的一生是苦痛挣扎的。却因有梦,而又像是天籁一般动听。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地失去自已挚爱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重大伤痛,而我们从筱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释怀,看到了她的执著和期盼。生活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后,有希望就不是悲。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