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日,风和日丽,打鸟于香山黄叶村。然与友有约,心不静鸟弗入镜,遂收镜驱车打探皇家御道。
三弯两拐便见路旁有红墙灰瓦,拱门上书“石居”,其侧墙刻牌曰:妙云寺,寺墙外向东一水儿古雅小院,此乃壶爷“食居”是也。
泊车南坪款步而上,推门但见别有洞天,柔光暖照书画补壁,小巧韵致古色古香。
其间早有小二含笑唱迎,寒暄落座,又报来壶爷口谕,令偶颇感宾至如归。。。
居主不在,遂点荤素小菜两碟,茄丁卤面一碗,权且安抚肚囊,拍片数张以为念想。。。












妙云寺由来: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香山路沿线从颐和园经玉泉山至香山静宜园,是一条重要的古道,皇帝及王公贵族们出游的必经之路。
辽金以来,历代帝王在海淀大兴土木,周围几十座著名的宗室赐园和私家宅院,美仑美奂,清帝不仅在海淀休憩游乐,“散志澄怀”,同时“避喧听政”,长年园居理政,使京西海淀成为皇城外的另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始建于清乾隆年的小寺,坐落玉泉山脚下,景色优美。传说修缮整建后,荣遇乾隆帝当年临驾香山,途经此地,红日高照,祥云紧随,金辉四映。乾隆帝即景叹曰:“妙哉,云也!”
天逢御赐,故名“妙云寺”。
今居主占此地一隅,辟为“食居”,小兴土木,地以景而胜,槐以禄而承,有意有景,乃得精神享受。
“食居”主理私家菜,以友交友,幽静个性,传承发扬。叫绝处断想古时三公三槐之宰辅借喻;驻足间徜徉旧地皇家公卿之离宫必经;落脚中品味新处迁客骚人之西郊趣兴;玉泉香山御道,妙哉云也石居。老槐犹存,食居迎驾,抚今追昔,何不乐哉!
上述文字摘编自老壶blog——妙云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