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卫博觉
大卫博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908
  • 关注人气:1,7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万寿寺

(2009-09-02 08:48:22)
标签:

北京

紫竹桥

万寿寺

北京艺术博物馆

皇家寺庙

分类: 京都掠影

    万寿寺坐落于西三环紫竹桥东北,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经常路过,却是第一次来参观。

    万寿寺建于明万历五年,清乾隆、光绪年间多次修缮。中路为山门、大雄宝殿、万寿阁、无量寿佛殿和万佛楼等;东路是方丈院;西路是慈禧太后的行宫院。亭阁台榭、池石假山错落有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万寿寺前,长河奔流,旧时设有码头。每当春末夏初,帝王太后从紫禁城走水路到颐和园避暑,均在此驻跸下船稍事休息。
  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山门两侧的卡子墙、撇山影壁的砖雕,构图精细,为不可多得之艺术精品。两侧齐胸高的宇墙虎皮底座,朱墙白顶,色彩分明。
  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钟楼,右鼓楼。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乾隆八年,移至觉生寺(即大钟寺)。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内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倒座观音泥塑像。两侧金柱上,有乾隆帝所书楹联:“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清大太监李莲英为了恭维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面似慈禧的观音像,慈禧的“老佛爷”之名由此而得。现在,此座观音像还摆放在三世佛像的后边。
  正殿之后的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民国年间毁于火灾。阁后的大禅堂,为主持讲经说法之地。堂后假山叠石,松柏苍劲,皆为数百年之物。大禅堂后为最后一进院落,内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山后有两株古银杏树分立两旁,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其后还有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千佛阁等。无量佛殿两侧原有洋式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之西洋楼同龄,皆为中西结合之产物。隔门与西路的爬山游廊和亭阁相连,亦与东路长满树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宫部分,为清乾隆年间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左为寿膳房,右为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行殿之后两侧有爬山游廊,通过小亭到后楼。相传,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妆,故称“梳妆楼”。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专为皇帝讲经之所。东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
  北京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艺术博物馆,“藏身”于这座著名的古刹内。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五万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蔚为大观。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它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字画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代大师的传世之作。艺术馆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花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