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伯虎《漫兴一律..龙头诗》赏析

(2011-05-08 21:55:49)
标签:

诗词

文化

书法

教育

分类: 说文论道

唐伯虎《漫兴一律..龙头诗》赏析

   学习欣赏唐伯虎的书法和诗词艺术,首先要了解其坎坷的人生经历:

   唐寅(1470一1523),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并以学圃堂、梦墨亭等为室号,晚年信佛,取佛经中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自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和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为画界“明四家”,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和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会试,“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中年以后筑桃花庵,寄情丹青之余,纵情诗酒,客来留饮,客去不问,醉便酣睡,其《桃花庵歌》即其不羁生活的写照。

    唐寅晚年,在五十岁前后,身弱多病,不能经常作画,有年清明,柴尽米罄,不得不向邻人偌米熬粥,携到苏州市区求售的画一幅也没有卖出,不禁黯然神伤,境况凄凉。

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初二日,这位才华横溢,坎坷一生的大画家与世长辞了,死前有绝笔诗曰“一日间它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相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唐伯虎是诗书画俱佳的一代大家,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颇、俊逸挺秀,妩媚多姿。亦受李北海影响,行笔圆熟而洒脱,格调雅致,宛转流畅,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唐寅在诗词上有其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我最初对唐伯虎书法有所认识是因为自己对书法的嗜爱,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是在一九八零年《书法》第六期封底上刊有其行书《漫兴一律》,该轴是唐寅书法作品中的精品。我对其潇洒流畅的行书宝爱有加,对该行书轴曾下功夫临摹过数纸,又因为对诗词情有独钟,故在临摹的同时对其内容熟记在心,诗的全文如下:

龙头独对五千文, 鼠迹今眠半榻尘。 万点落花都是恨, 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 樱笋消除谷雨春。 镜里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场人。 
                            ------- 漫兴一律,晋昌唐寅书。

    这幅行书《漫兴一律》真迹,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该诗一般取其字轴头三字,亦称为《龙头诗》。

    近几年,出于对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的好奇和崇拜,日常学习非常留心于唐伯虎诗书艺术,因而购买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唐伯虎书画集》,并上网学习研究了唐寅的《落花诗》,以及文征明、沈周、祝允明等人的诗书艺术,从而对唐伯虎的诗书画有了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在此,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对这首《龙头诗》作一赏析,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唐伯虎的手迹中这首漫兴诗却还有其他几个版本,分别是:

唐伯虎行书卷

驰驱南北罨头尘,褴褛衣衫垫角巾。万点落花俱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樱笋难消谷雨春。镜里自看成一笑,戏儿棚上下场人。

唐寅漫兴墨迹

归来京国满头尘,了乌衣冠垫角巾。万点落花俱是恨,一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樱笋商量谷雨春。镜里自看成老大,功名傀儡下场人。

 

驰驱京国罨头尘,褴褛衣衫垫角巾。万点落花俱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疾,樱笋难酬谷雨春。镜里自看成老大,戏儿棚上下场人。

 

   从作者多次反复书写这首诗来分析,足见作者对该诗非常重视,应该视为代表作的,上面几个版本,诗句有些出入,这说明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该诗做过多次修改,但细审之,不难看出,其总体落寞的情怀和愤懑是没有改变的,从诗词的艺术水准论断,前文所述其行书轴应该是得到他最终认可的版本,以下是我对该诗的注解和赏析。

原诗:

漫兴一律

龙头①独对五千文 鼠迹今眠半榻尘。 万点落花都是恨, 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 樱笋消除谷雨春 镜里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场人 

 

注释:①"龙头"指状元及第”殿试第一名,此处是唐寅自指,唐寅曾中过乡试第一名,应天府“解元”;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浙士曰:‘龙头竟不能属君矣。’”

②五千文:老子《道德经》的别称,在此泛指经书。唐白居易《读<老子>》诗:“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③鼠迹:老鼠的脚印,该句脱自 唐 郎士元《送张南史》诗:“虫丝粘户网,鼠跡印牀尘。” 是说境况荒凉。

④万点落花:喻春尽,伤春之语,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寓意相近。

⑤香灯:谓焚香燃灯。也指佛灯。释惠洪之诗:‘一室香灯梦寝余。’谢枋得之圆峰道院祠堂记:‘朔望有斋馔,晨夕有香灯,如士大夫之奉家庙。’后世寺庙中掌管佛堂之焚香、燃灯等工作者,亦称为香灯,此为前解。

⑥维摩病:维摩即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

维摩病:见典故:《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维摩诘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因为作者是佛教徒,所以这里是作者自指,说自己境况贫病不堪。

⑦樱笋:樱桃和春笋,参见:樱笋时,即樱桃和春笋上市的时节。

⑧谷雨春:指农历三月,春意阑珊。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令,点明已是暮春时节,与前面“樱笋消除”相呼应。唐郑谷《自贻》诗:“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

⑨傀儡:原指木偶,如傀儡戏。借指受人操纵、没有自主权的人或事物。

又唐玄宗《傀儡吟》一首: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任半塘《唐戏弄》:"傀儡戏中,专以人生为主题,以老人为主角,散场之后,致使观众兴 '此生’与 ‘一世’之感,其有故事、有情节,有相当效果,不仅作龙钟踊踏,以博浅笑而已。"

⑩下场人:下场之人,作者自嘲之语,在学业上、仕途上作者已没有自己的舞台,只是一个场外之人。

今译:

我独自面对这满案诗文,

鼠迹处处更是一床灰尘。

花落缤纷徒增满腔悲恨,

举杯邀月暂且忘却孤贫。

青灯照壁怎奈病体不支,

樱笋已过况值谷雨残春。

镜中衰鬓争奈凄然一笑,

身似傀儡谁怜下场之人。

 

解析:

唐伯虎29岁高中应天府解元,对此事颇为自负,以为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在他的书画作品中,经常钤着一枚“南京解元”的印章,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科场案以后,唐伯虎却遭受了接连的打击和羞辱,当唐伯虎狼狈地从京城回到姑苏时,昔日的好多朋友对他都是冷眼相看了——“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他们以为唐伯虎的功名之路就此终结,永远不可能发迹,也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就都疏远了他,这使唐伯虎感到了世态的炎凉;更有甚者,后院起火,家里人对他的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唐伯虎的原配妻子徐氏已去世以后,续娶了何氏,但何氏是个势利小人。她嫁了唐伯虎后,心中盘算着唐伯虎高中状元后,富贵荣华会接踵而来,谁知唐伯虎居然到了如此潦倒的境地,于是她万般恼怒,心灰意冷,对唐伯虎横眉冷对,不久就改嫁他人。至此,唐伯虎在人生中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这首诗是唐伯虎中晚期的作品,人生的变故,使他对生活彻底绝望,无意于宦海仕途,在众叛亲离,鼠迹满室,尘土半榻的清苦环境中(鼠迹今眠半榻尘),纵是满腹经纶,胸贮经书万卷又有何用?(龙头独对五千文),面对着万点落花的春暮时节,怎能不生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美人迟暮之感慨;回溯中国诗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唐伯虎与沈周、文征明、徐祯卿、吕常的落花唱酬诗就有一百多首,作者借飘零的落花,暗示着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与恐惧,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此处表现了唐伯虎伤春的落寞心情。(万点落花都是恨)。在这潦倒的境地,只有明月解我心,只有美酒能忘却烦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有这时,清辉普照,美酒盈樽,我何忧之有?何所无有?(满杯明月即忘贫)。唉,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纵使念佛千声,焚香燃灯,又怎能痊愈我瘦弱的病体?菩萨能保佑我吗?(香灯不起维摩病),阳春已逝,樱桃和春笋上市的季节又过去了,看看绿肥红瘦,物是人非,这也昭示着吾生之行休吧(樱笋消除谷雨春),对镜端详,衰颜华发,感岁月沧桑,笑我心静六如,红尘空幻,世间一切烦嚣与我何干?(镜里自看成大笑),最后一句,说得十分沉痛。在仕途之中,人生舞台上,我唐伯虎已是个下场之人,台上再也没有我可扮演角色了,对世事而言,当时的唐伯虎已把自己比做枯木朽株,局外之人,说“譬储梧枝旅霜,苟延奚为?”(一番傀儡下场人)

   经过一系列坎坷,唐伯虎已是年近半百,昔日追求功名,福荫门庭的“雄心”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安分守命,随遇而安的恬淡心境,这与他皈依佛门后的修养不无关系:
  这在其《五十言怀诗》中有所体现: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后来,唐伯虎筑“桃花庵”,也是效仿陶渊明《桃花源记》,应是因循“桃花源”之意,渴望得到一个清静避世的“世外桃源”,以作为安身之所。

 

                             不当之处,敬希方家教正。

                                              剑胆琴心于2011年5月8日晚21时

http://s1/middle/48edb433ga2c429ffca2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凤栖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