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是市场挥之不去的阴影
(2008-08-19 16:56:48)
标签:
股票 |
分类: 操盘手记 |
沪深两市承接昨日弱势惯性低开,沪指开盘即破2300点,盘中创下2284点的新低。随后一度在金融股的推动下展开反弹,但量能未能同步放大。国家能源局表示煤电油价格奥运会后将适当作出调整,电力板块成为今日的亮点。但量能不能放大将制约反弹力度。
股市的暴跌和在目前点位无人敢接盘都与“大小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7月份大小非套现股份数量随大盘小幅反弹迅猛增加。整个7月,大小非合计减持了8.49亿股,比6月的4.51亿股飙升了88.25%。上周五,证监会表示希望通过二次发售机制等办法减少大小非对二级市场的冲击。然而,大小非视这一办法为新的“枷锁”,有加速离场的迹象。
目前已经解禁的大小非数量仅仅占到全部解禁数量比例的22%,还有约80%的大小非将在未来解禁。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产业资本也很缺乏资金,他们进行套现较坚决。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下滑,盈利预期变差,产业资本如果现在不套现,明年可能卖得更低。形势是如此的严峻。
股改的设计者当初并没有想到,在全流通真正到来后,大小非对市场的冲击是如此巨大。如何对待“大小非”成了A股市场最棘手的问题,所谓“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呀!
有些人呼吁强制性对“大小非”进行再次锁定,有些人呼吁对“大小非”征收资本利得税。确实这是扭转A股颓势的好办法,但是好不容易全流通了,会再退回去吗?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可能性几乎没有。
我们来看看证监会拟将采取的“二次发售机制” 。在美国,二次发售又被称为“二次发行”,是指公司的主要个人或机构持股人对公众发售其限制性股票。二级发售的程序同IPO完全一样,必须申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通过券商中介引入“二次发售机制”,虽然最终仍然是减持,但这样可以增加流通环节,将大小非减持过程拉长,放缓大小非减持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大小非冲击力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