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打死瓜农的背后

标签:
张丽华城管瓜农临武 |
分类: 一鼓作气勇敢放屁 |
城管打死瓜农的背后
文:张丽华
菲律宾要黄岩岛的事儿,开始碎碎念,开始闹腾了,城管们,祖国江山你们保护不了,你们连老百姓的安全都无法给予,你们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是农民,我们家以前种蔬菜为生,父母指望无亩薄田来养育我和妹妹。站在农民的立场,我想说一些农民的苦衷。
风调雨顺未必钱包丰厚。
这让我想起了《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当田园给农民丰收的景象,当金色的秋天来临,农民打算着秋收之后,换些什么?可往往,什么东西丰收,是一个大年,什么时候,又是一个灾年。比如村庄里大家都在种植玉米,这一年玉米丰收,可拿到市场上买的时候,却因为玉米太多,而卖不出价钱。
农民的销售水平有限。
农民的专业是生产出农副产品,于是一个生产者为了让自己的农副产品,能卖到一个合理的价钱,农民必须转型成为一个销售,也就是城管严重的钉子。
比如,在农民手中直接购买青菜,是一块钱一斤,但是城里人在菜市场里购买,那就是两块到两块五一斤,最少翻倍销售。因为那些零售的小贩,租赁菜场的摊位每月花销两三千最少,他们还有人工钱。假如农民自产自销,到菜场出售农产品,那么菜场内交过钱的二道贩子就不舒服了。于是城管就出现了。
农民假如到了菜市场,他们便会以低廉的价格,售出手中的农产品,为了早点回家,他们一般凌晨就开始整理蔬菜,装车,随后骑着自行车或者三轮车赶往小镇或者市区的菜市场。假设种植青菜,从播种到销售,一个半月最起码的,其中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间,没有人会去计算。但他们只能一斤青菜,买一块钱,而城里人却以两块五买进,谁是真正菜篮子工程的盈利者呢?
是二道贩子嘛?是菜场吗?假如瓜农可以有一个专门自产自销的地方,让他们放开手脚出售自己的产品,政府可以象征性的收一点保护费,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农民销售与生产不能兼顾。
以我的父母为例,我们家一共只有五亩地,那么其中两亩是用来种水稻和油菜的,所以这些不可能盈利,那么余下的这些田地,除了自己家里吃的蔬菜之外,母亲也拿到集市上出售。2002年时,在周浦镇上的小菜场,一个月一千元左右租赁摊位的费用,这是包摊的价格。在摊位的时间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七点,其余时间都是父亲在田里忙,如果自家的农产品不够,就会问村里其他人家,半价拿一些蔬菜。
同样一块钱批发拿来,两块钱左右出售。但父亲基本忙不过来,田里的活儿永远忙不完,忙了销售,就忙不了种地。
农民没有固定销售场所。
如果农民专门在菜场要了一个摊位,那么这个人必须每天都在,而且他已经转型成为销售人员,他主要工作不是种地。但很多农民是不具备销售能力的,他们很老实,不善于交流,于是他们偶尔会拿着农产品到集市出售。
同样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农民自产自销价格低廉,而且城里人会相信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便购买这些农民的产品,新鲜而且不太容易缺斤少两。
流动着的农民小摊,看见城管肯定害怕,所以他们大部分可以立刻打包走人,但可怜的瓜农就不一样了,西瓜份量重,没有可能瞬间转移,况且天气热,城管也想弄一些西瓜降降温,你要是不给,自然是不识时务。这让我又想起了汉奸的台词: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了,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给钱。这真是真实写照啊。
农民不知道如何营销。
农民只是知道种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品牌,什么是网络营销,更加不知道销售渠道在哪里?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我种出来的蔬菜,找一个蔬菜贩子,批发给人家就好,这样还省事一些。却忘记了,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蔬菜,只够换肥料和农药的钱。
谁负责给农民营销?谁会帮助这些朴实的农民?
瓜农的死,给我们的思考。
瓜农死了,把我这种农民出生的孩子,心都伤透了。我似乎庆幸,我老实的父亲是高血压脑溢血过世的,而不是被人当街打死,不然我该如何复仇。
到时城管又说,那是临时工干的,临时工家里也没有多少钱,赔不起。
城管是来保护老百姓的,还是强奸老百姓的?
城管和流氓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有执照和没执照的而已嘛?我想不是的,因为没有人说,流氓是临时的。
有临时城管,却没有临时流氓。
暴力执法什么时候有一个休止符,如果老百姓都团结起来,把城管打死了呢?有多少人会去哀悼?就算媒体上再怎么报道,该城管生前如何正直,如何为人,我们都没有兴趣,我们只想知道,他到底掀翻了多少摊位,敲诈了多少做小生意的老百姓,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
当城市的管理,只能用暴力的时候,以暴制暴的时代会渐渐到来,一个国家,失去了民心,一个政府,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都会很可怕。
将来谁愿意为了国家去奋斗,去流血,我热爱的祖国,谁来保护你?谁又来保护我们这些底层的老百姓呢?
瓜农死了,将来还有村民会死,还有……不断地上演着地痞流氓欺行霸市的故事,农民该何去何从,该坐等拆迁队,再分房子,还是等着被打死?被拆迁也会有风险,也会被打死,到城市里卖瓜也会被打死?
谁来保护我们?
救救我们,我们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