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渔民为何指望浙江发大水?

标签:
新安江张丽华杂谈 |
分类: 一鼓作气勇敢放屁 |
安徽渔民为何指望浙江发大水?
文:张丽华
安徽歙县绵潭乡,风景优美,是国家AAA级风景区。
由于探望老爷爷而逗留数日,望着山连山,水波闪闪的新安江,让眼睛放了一个长假一般,平时在上海只能看对面的窗台,如今能看尽群山。
家属喜欢钓鱼,我和他在新安江的小支流里安营扎寨,扔一些菜籽饼打窝,五分钟内,钓起了两条小鱼,他感叹着,要是能常住新安江边上,那该多好啊。
河面,船只来往频繁,一条运输沙子的货船,在我们钓鱼的地方靠岸了,我们学习了兔子狡兔三窟的特长,只得从靠河中心的位置,搬到桥洞下。
船老大和我打招呼,喂,钓鱼的,帮我把缰绳系在石头上。
我见他笑嘻嘻的,也便帮他一个小忙,接着船老大与我们交流起来。他问我们,这条河还能钓到鱼,而且今天你能钓到,那你属于厉害的。
我说,我们已经钓了两条了,天热得受不了了。等钓上大鱼就回去。
船老大嘿嘿一笑,显然我的回答让他感觉是在听笑话。他站在船头,我举起相机,对着他进行了采访。
(我的采访做得很心酸,虽然我不是记者,也算不上作家,但我会和鲁迅一样,拿起投枪匕首,把那些脓包都戳穿了。我要是记者,估计没有报纸会请我的,毕竟我不那么容易被和谐掉,说自己想说的,干自己想干的,凭自己良心办事,不和垃圾扯蛋。)
我:这条河的大鱼都到哪里去了?
船老大:这条河你看看,河面上的网又多又密,这么手指头大的鱼,他们都不会放过的,统统捞起来,晒干了,也好几块一斤呢,这是无本生意,打渔的人每天都来,再聪明的鱼能逃过渔网,也未必能逃过电抓鱼,那电压是18000V的,在方圆一丈五之内的鱼,全部浮起来,电死的,电晕的,抓鱼的只要用网兜一撩,以前每天能抓两千斤鱼呢。
我:这么大小通吃的抓鱼方式,有渔业部门管理吗?
船老大:小姑娘,你还不懂吗?现在是什么社会?有关系,送点钱,啥都能搞定,你给那些人送几条鱼过去,人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其实和瞎子也差不多。这河里面的鱼不属于谁,人人都可以抓的,你我都能抓。想要大规模打渔,每年给那些部门120块,你就能在河里抓鱼了。
我:花120块能抓一年的鱼吗?那我是不是也能来抓?
船老大:这几年鱼少了,不像以前鱼很多,前几年打渔的一天能搞几千斤,现在一天搞一千斤,算是多的了。新安江里的鱼,大家可以随便抓的,没有人管,你也可以抓啊。
我:这里的鱼最大的有多重?
船老大:有一两百斤的鲪鱼,跟人一样重,我们这里卖7快钱一斤,要是到你们上海,那最少要15块一斤了。近几年已经不多了,你看看那些大网,从河对岸开始拉到这里,整条河都拦腰截住,鱼能跑得了吗?
我:那些电抓鱼的人,多长时间来一次?
船老大:他们每天都来,这一波走了,下一波来了,你们钓鱼的位置,昨天就来过了,所以鱼儿不会来了,鱼有记性的,知道跑这儿来会触电,你看水面上还有一条死掉的小鱼,多可惜,别的鱼一看,估计就到新安江的河中央去了,深水区电打不到他们。
我:如果打完了,会怎么样?
船老大:这条河的鱼打不完的,等打少了,浙江又该发大水了,一下能流到安徽来很多鱼,在浙江只养鱼,不抓鱼,那些一斤不到的鱼他们都不吃,但我们吃的。安徽人穷啊,以前你爷爷那辈到上海去做生意,徽商很出名,现在不行了,浙江的小商品做的很好……
与船老大聊天,对于那些抓鱼的,有些深恶痛绝,虽然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正常的,但是大自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拿什么留给子孙万代呢?是枯竭的河水,荒芜的山川吗?人的手,不要太贪婪,只懂得获取,不懂得保护,有一天你的子孙吃啥?
也许几十年后,我们的孩子们再也吃不到无污染的鱼肉,再也见不到猪跑,所有的猪都想加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四五十天,就能成为成品猪,那些鱼儿就不消说了,连鱼苗都做成鱼干的竭泽而渔,实在让人汗颜,有关部门是最不管事儿的,难道送你几条鱼,你的嘴就软了,手也短了,人也歪了吗?
浙江不会每年都发大水的,指望浙江的鱼不幸落入安徽,那是渔民可笑的,可耻的期待。想一直有鱼,就放过那些可怜的小鱼吧,它们还没有享受新安江的美丽,就成了人类塞牙缝的鱼干。怪不得鱼儿都没有眼皮,他们很怕闭上眼,电来了,网来了,钩子也来了,小命就没了。
救救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