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开发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商业的体量和尺度问题。
这个体量不仅仅关系到商业能否正常开业问题,也关系到投资者能否有收益,更关系到开发商能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问题。
因为商铺的销售价格较高,开发商往往会想尽办法扩大商业的销售面积。不仅仅是住宅开发的裙楼,更有跃跃欲试的商业综合体和大市场;同时,也有更多的开发商苦闷大量的商铺闲置,销售不出去。
这其中,主要就是商业的体量和尺度问题。
因为体量太小,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就很难在城市中形成一定的商业影响。同时,开发商在销售操作中,也不会针对商业业态进行销售整合和招商辅导,最后,开发商就无法统筹商业业态,形成规模市场;也无法统率所有商户同时开业。最后,开发商的剩余商铺将无法全部按其销售节奏销售完毕,就会积压大量的利润。我们看到比比皆是的临街裙楼2-3楼空置,就是这个体量和尺度问题的现实反应。
同样,因为体量过大,开发商没有很好地控制业态的招商和开业节奏,也会因为划分也太过多,过细,而无法形成市场合力,造成市场影响力不够,无法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
那么,如何控制商业地产的体量和尺度呢?
经过多年的商业地产实践,针对商业体量和尺度,按照商户进货的方式,我归纳了四种商业现象:提兜商业、三轮车商业、双排座商业、大货车商业。
提兜商业:就是社区商业。是指销售半径很小,范围在一公里之内。它以零售为主,消费者主要是拿着提兜来消费的周边居民。这类商业模式主要是小区内的社区商业或者街边商业,它很难形成较大的商业影响力,也很难培养忠诚的长期消费者;消费者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主要是图方便,消费额也比较少;我们经常看到的士多店、小卖部、马路边的杂货铺、服装店、书店......
针对提兜商业,我们的误区是,许多开发商认为商铺一定比住宅价高,更赚钱。于是几乎都选择在住宅楼的下面修建商铺,甚至建造二到三层,我们往往发现大量的社区商铺无法按期销售或者无法开业,空置。大量利润无法变现。在这里要提醒开发商的是,我们在规划项目的时候,慎重布置商业的体量,如果适当规划一些满足社区需要的小型商铺,或者在临街一楼规划部分商铺,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居住功能的配套;如果希望加大商业铺位的份额,就要想清楚商业业态的体量,并且实现进行商业调研,确定业态,控制体量;对目标客户要进行事先拜访,征求建议,甚至事先确定购买意向和租赁意向。
我们看到的商业街和城市综合体就是比较成功的提兜商业,也是提兜商业细分后的产物。商业一条街还要分成历史自然形成的商业和新建的二类形式。历史形成的商业一条街,是历年商业的积累和沉淀,对这样的商业街开发,只有采用渐进的城市改造的方式,目前地方政府很欢迎开发商进行城市改造,但是这种别号为城中村改造的开发,最为头痛的是拆迁!因为历史商业街的形成和沉淀,也是多方利益的纠葛焦点,不但地方政府、各部门、业主、商户都在其中。因为拆迁的滞后,这种模式很难进行快速复制。
开发新的商业街,万达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万达地产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业地产开发集团。他开发的万达广场,理论上也是提兜商业的一种。在经历了第一代的城市中心、第二代的主力店、第三代的自营店后,万达集团摸索出目前最为先进的第四代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这种称为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开发模式,不再需要依赖成熟的商业氛围支撑,也不再单纯需要依赖主力店的商业带动。最为震撼的是拿出一定面积的牺牲,规划出商业步行街。二层的商业步行街在三个月之内就可以实现销售,因为主题商业的支撑,商业街一开盘就可以收回土地的投入,拿走前期公司投入的成本,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开发。这样三个月一个周期的轮回,可以用极少的资金,撬动全国的市场。值得大家学习。
三轮车商业:主要就是小型批发市场。它的销售半径10公里之内。它以小型批发为主。它的开发面积以300亩--500亩的体量为宜,千万不要形成综合市场,要开发成专业市场。如果形成综合市场,它就会细分成无数个小的专业,这样,它每一个商业的品种就会十分稀少,就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品种选择的需要。它可以开发成4+1的模式,就是商业中心、仓储、物流、工业园+配套住宅。我们现在正在从事的县级市建材大市场的开发和复制,就是三轮车市场的实践。这个市场往往被许多开发商所忽视。如果把提兜商业认可是终端商业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三轮车商业命名为毛细血管商业。针对商业市场开发来说,在地级市开发的区域大市场只能影响县级市最大的几个乡镇,而一般的县级市都会有三十个左右的乡镇或者集镇。以建材市场和食品市场为例,小乡镇的零售商一般资金不是太雄厚,交通工具一般为三轮车,他们进货很难凑足五万元以上的货款,租赁双排座或者大东风车去进货。他们一般的进货模式是,2--3万元的货款,30公里的范围,驾驶一辆自家的交通工具(三轮车)去进货。这样,在县级市,搭建一个300亩--500亩的中型专业市场就十分必要,也就有十分宽广的市场前景,要知道,全国有近2700个县城(市)。
双排座商业:主要就是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它的销售半径是100公里之内。以大型专业批发为主,它的目标客户是主城区的小型批发商和零售商,县级市场的大批发商。他的进货金额一般在10万元左右,运输工具为双排座货车居多。它的开发体量以2000亩---3000亩的体量为宜。它可以开发成4+1的模式,就是商业中心、仓储、物流、工业园+配套住宅。当商家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有加工的需求了,这样,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就形成了,物流、仓储、配套生活就开始形成配套。我参与开发的华中光彩大市场(2000亩商业+2000亩工业园)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商户入驻率达到95%,入驻商户达到近3000家。
大货车商业:它是面向全国的超大型批发市场。销售半径是100公里-500公里。它的目标客户是全国的区域批发商,每次的进货金额一般在30万-50万左右,采用的运输工具以加长货车为主。笔者在华中光彩大市场开发前期,帮其定位的“中国东风汽车配件市场”就是这类市场。
对目标客户进行消费行为细分之后,我们对我们的开发尺度和体量就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把握细分好自己擅长的商业业态,控制好体量和尺度,做好营销、招商、商业辅导工作,就可以实现较好的盈利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