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对称管制”过时了吗?

(2006-09-12 08:42:01)
分类: 通信世界

非对称管制过时了吗?

/丛亮

非对称管制曾是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局面的适时之选。而今,在电信资费领域,非对称管制趋势正逐步淡化。笔者认为,对通信行业而言,非对称管制永远是电信监管部门促进电信行业发展的重要利器。

随着近年来中国联通的逐渐强大,政府对移动通信双寡头的非对称管制政策力度也在逐步减小。在今年年初北京地区移动通信市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高温之下,北京地区这块我国移动资费的最后坚冰也逐渐融化。近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也公开表示我国电信资费已经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即现在政府对电信资费的监管政策是价格上限管制,电信企业可以自主下调。

这一系列国内电信资费的变故也能够充分说明,我国电信资费管制上这一逐步淡化非对称管制的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成立中国联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促进我国电信行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而相对于实力十分强大的中国电信来说,由于成立之初的中国联通实力过于弱小,我国政府采取了非对称管制的策略,限制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国电信,以及后来拆分出来的中国移动,来扶植弱小的中国联通逐渐成长。由于我国电信产业的产品差异化并不非常明显,非对称管制就主要集中在对于资费的非对称管制上。

以前,我国电信监管部门对中国移动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允许中国联通的手机资费一定程度低于中国移动。但是从目前的政府资费政策趋势来看,我国电信资费制定已经逐渐由政府定价转变为政府指导定价,由价格上、下限管制逐步转变为单一的价格上限管制。这样一来,中国联通的价格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这也直接导致我国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实力相差越来越悬殊。

根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本年度的财报,最近有专家指出,两大移动运营商实力差距的拉大,移动市场双寡头竞争已经名存实亡,无法实现等量竞争。笔者虽不认同我国移动市场双寡头竞争已名存实亡,但政府非对称管制政策力度的减小确实使得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单一企业对行业控制力度过大,必然会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笔者认为,由于自然垄断特性比较突出,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规模不经济等现象的出现,基础电信行业很难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而行业集中度过高又会导致垄断,引起X低效率,妨碍通信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通信产业的进步,这就形成了一个通信产业的悖论

从电信监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通过某种途径既避免过度竞争而导致过多的重复建设成本,又避免过度垄断而产生X低效率等过多的管理成本。这也是上个世纪末,通信领域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使得通信行业达到有效竞争

有效竞争的含义就是在垄断与竞争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点,使得由垄断引起的低效率成本和竞争引起的重复建设成本之和达到最低。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只是从理论上得到了论证,但是最终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但勿庸置疑的是,通信产业的特性决定政府必须对其进行适度的监管,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非对称管制首当其冲地成为促使行业竞争度尽量优化、尽可能贴近有效竞争的管制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行业特性十分明显的电信业来说,单纯依靠市场自有调节是难以实现合理的市场竞争以及资源优化配置,非对称管制永远都是电信监管部门促进电信行业发展的重要武器,永远都不会过时。

链接:非对称管制是指,政府管制部门对处于不同市场条件下通信经营者予以区别对待,制定有利于新通信经营者倾斜政策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人为地制约处于支配地位通信经营者对市场控制力,而放宽对新通信经营者或处于非支配地位通信经营者管制,以达到进入通信市场所有经营者能公开、公平竞争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