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至19日,梅红老师参加深圳市宝安区钟屋小学、石岩街道办、宝安实验学校举行的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会上作了《为人父母要学会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很多家长认为,梅红老师的报告非常精彩,生动而实用。家长们被梅红老师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吸引了。家长们说,‘情绪’这个词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听完报告,恍然大悟,原来‘情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这么大的作用。”(详见http://basyxx.baoan.net.cn/Article_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99)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为人父母要学会情绪管理。
一、什么是情绪?
一般人们一提到情绪,总是往不好的方向去想:“你看,又闹情绪了。”好像情绪都是不好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情绪没有什么好坏,情绪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反映。当你看见好吃的东西,而你又能立即吃得着,你就会开心、满足;如果好吃的东西被拿走了,你吃不着了,你就会失望、沮丧、甚至难过、悲伤。这些开心、满足、喜悦、愉快、高兴等等我们称之为积极情绪,而失望、沮丧、难过、悲伤、懊恼、愤怒等等情绪就是消极情绪。我们周围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内在的、外在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当消极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又闹情绪了。”
二、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一定要有具体的方法,你照着这些具体的方法去做,多加练习,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情绪能不能管理呢?
很多人认为不能管理。“我就是这个脾气,我没有办法,我想改也改不了。”我在咨询室里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是不正确的。情绪不但可以管理,而且比起其他事情,情绪的自主性更高。因为情绪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它完全是你自己在决定,情绪是你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反应,你是可以控制的,你是可以管理的。
四、为什么说“为人父母要学会情绪管理”?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为什么?喝酒吃饭,一来二往,喝好了,吃好了,身体舒服了,心情就好了,生意双方的关系也就融洽了,关系融洽了,什么都好说了。如果关系不好,什么都不好说。是不是?做任何事,先把情绪处理好,关系才能处理好,这样才有效,否则,我们都是白忙一场。生意是这样做的,父母教养孩子也是同样的理。父母的职责是教养孩子,教养的前提是父母与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否能够维持就与父母和孩子的情绪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要对今天在场的父母们说一句话:你想教养好自己的孩子吗?如果想,你就一定要学习情绪管理,不仅能够让自己的情绪稳定,还能够把孩子的情绪处理好。如果你有了这个本事,做父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在我的心理咨询室里,看到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几乎都和父母的情绪管理不善有关。孩子厌学、孩子撒谎、孩子偷窃、孩子叛逆、甚至孩子有网瘾,所有这些孩子不良的表现与父母情绪失控,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很难说得清。所以今天特别想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情绪的话题。
案例分析:
孩子在做作业,遇到难题向妈妈求助,妈妈看了看题,觉得非常简单,心想,这孩子肯定上课没专心听。于是对孩子说:“你自己再好好动动脑筋,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孩子听完后,皱着眉头,手里玩着笔,也不看题目。妈妈觉得孩子的懒劲儿又上来了,感觉有火气在内心游动,但还是想让孩子把难题弄懂,于是按耐住火气,严肃的对孩子说:
“你把题目再读一遍.”孩子不乐意了,嘴里哼哼唧唧的就是不读。这一下妈妈的火气终于爆发了:“你这孩子,那么懒,也不会自己动动脑筋,教你你还不愿意学。看你以后能有啥出息?”孩子顶嘴:“我不要你教了,我从此即便不会做,也不再问你了。”怒火中的妈妈抬手给了孩子一巴掌。妈妈的怒火同时也点燃了孩子的惊恐、委屈与愤怒;于是孩子放声大哭。坏情绪相互影响,把妈妈的怒火推到了极点,她抓起孩子的作业本,用力撕得粉碎;然后把纸屑碎片扔得满屋都是。孩子被吓呆了;妈妈也为自己的举动感到不可思意。第二天,孩子红肿着双眼去上学,不会做的题目依然不会,而且没能完成作业。妈妈一夜没睡着,她后悔、她迷茫、她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她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妈妈的火气层层升级?
妈妈火气升级的原因:
1、妈妈觉得题目简单但孩子却不会做。(有点不满,火气酝酿期)
2、妈妈认为孩子不会做,是因为不用心,上课没专心听讲。(有点责怪,火气弥漫期)
3、妈妈觉得孩子懒不爱动脑筋。(意见很大,点火仪式)
4、妈妈想帮孩子弄懂难题,但孩子不配合。(生气,有点愤怒,爆发期)
5、在妈妈已经控制不住情绪的状况下,遭遇孩子的对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顶级火势)
本来只是孩子有弄不懂的难题,希望妈妈帮助他一下,结果却是妈妈气坏了,孩子也伤心透顶。坏的结果可能还不止如此,如果类似的情景多次反复出现,这个孩子可能就会讨厌妈妈,觉得妈妈不能帮助自己,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就不会跟妈妈说了;这个孩子还可能厌学,他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解决,学习就变得很难很可怕,没有人会喜欢一件做起来很难的事;如果爸爸也是同样的态度,这个孩子还可能觉得家庭里缺乏温暖,没有关爱,于是孩子就可能到家庭以外去寻找他希望得到的温暖,许多孩子离家出走或者迷恋网络就是这个原因。等等,不再细说。
问题2:导致妈妈生气的原因分析:
1、妈妈认为:题目简单。题目真的简单吗?其实,简单只是妈妈的认为,对孩子来说,他不懂的,就是难的,就不简单。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不一样,对一个问题不懂,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我们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孩子“不用心”,不能专横的判断孩子上课不听讲。我们成人认为简单,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而孩子,也许他是第一次接触,与以前的知识还没有联系起来,一时理解不了,也就是俗话说的“转不过弯”。所以妈妈认为题目简单的这一判断到底准不准确呢?不准确。
2、妈妈觉得孩子懒,不爱动脑筋,真是这样的吗?有可能但不一定。当孩子被困难困住的时候,往往产生挫败感、无望感,难免绝望和放弃,因为他找不到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需要父母帮他一把,最忌讳父母指责他、埋怨他。埋怨和指责只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无望感而不能提高孩子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妈妈想帮孩子弄懂难题,但孩子却不配合。孩子为什么不配合啊?是因为妈妈指导孩子的方法有问题;孩子求助于妈妈的意图是想找到答案,而妈妈却在以上一系列的错误判断后,带着情绪命令孩子再读一遍题目,本来妈妈这样做是想让孩子把题目的意思弄懂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但是妈妈没有和孩子说明再读一次题目的意图。那么孩子这时候会怎么想呢?他觉得我读了也没有用啊,我已经读过一次了,还是不会做啊。或者孩子的意思是,我不会,才请你来帮我,你让我自己去读,读了有什么用啊?有用的话,我还叫你帮我吗?这个时候,孩子其实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了:孩子希望妈妈做的,和妈妈实际做的不一致。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成人遇到自己希望的,和别人做的不一样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您一定会觉得很失望:怎么会是这样呢?浪费了我的时间,我不想听了。
这就是我们成年人的反映,所以,孩子不愿意配合妈妈的行为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用难听的话说,孩子的不配合是被妈妈诱导出来的。
问题3:有效的做法是什么?
如果我是场景中的妈妈我会这样做:孩子做作业,遇到难题向妈妈或是爸爸请教,妈妈拿过题目,仔细看了看说:“看来我们宝贝儿又遇到难题了,来妈妈和你一起动脑筋好吗?”明确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宝贝儿,你先看看这题目里是要求算什么呀?是算面积呢?还是算距离?”然后,“我们来看看,题中给出的条件是什么呢?”
(比如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然后把这个找出来后,再问孩子算面积的公式是什么呢?)最后问孩子:“宝贝儿,现在知道怎么做了吗?”其间看孩子如有皱眉的举动,应及时鼓励孩子,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示范。
小结:在家庭生活中,往往一些小小的情绪问题可能引发家庭战争,破坏亲子关系,最终导致教育失败。所以,为人父母学习情绪控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有效控制情绪。
五、家长如何控制情绪?
1、控制情绪三步曲:
1)离开情绪现场
你生气了,快吼出来了,请离开一会儿让自己稍稍安静一些。为何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打伤打死?是因为打孩子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坏情绪的宣泄一定要在彻底宣泄完之后才会痛快。所以一旦坏情绪开始释放,就很难控制住了。那么我们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不要让它发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离开情绪现场。
具体做法是:遇到孩子或家里任何人出现状况时,自己的愤怒即将喷射而出的前一秒,赶紧想到收录机,按下暂停键,这几秒中的暂时停顿可以思考很多问题——准备做什么?目的是什么?结果可能是什么?我想要什么?当你把这几个问题都想了一遍之后,接下来的反应肯定能帮助事态朝您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2)深呼吸
通过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的情绪不再失控。很多和情绪有关的词儿都和“心”有联系。比如“愤怒”“忧愁”。最近有科学家发现,我们人体大概有四万个神经和大脑相通。当你调整呼吸的时候,它们会有助于我们情绪的管理。
在进行深呼吸的同时,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情绪在顶楼,我得乘电梯下去,现在已经降到八楼了,降到二楼了,好,落地到了。
3)向自己提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生气?
我生气是否能解决问题?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控制情绪三步曲”提供给大家,如果我们家长能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反复练习,把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慢慢形成一种习惯的话,那么我们的情绪也就不是那么难管理的了。
家长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也给孩子做出了最好的示范,孩子学习情绪管理也就容易很多。
六、家长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平静
案例:小女孩摇晃铁门,保安制止……
当孩子处于一种坏情绪当中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接纳孩子的情绪,二不要谈论事情的对错,这一点是许多父母最常犯错的地方。
从生理机制方面讲,情绪是对个体生命的一种保护机制,任何情绪都有其合理性,所以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当处于某种强烈地情绪当中时,是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生气的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因此,只有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待孩子情绪平复后,才适宜跟孩子谈论事情本事。
总之一个原则: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们。情绪是把双刃剑,一旦失控,造成的后果可能让我们难于承受。为人父母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孩子和其他家人的情绪,是通向幸福、快乐生活的捷径。祝愿今天到会的家长们、老师们生活幸福美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