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石狮,又见厦门
标签:
石狮厦门环岛路厦大鼓浪屿 |
分类: 豪杰旅途 |
还不错,隔一两年总有去福建的机会,好久好久没坐过厦航的班机了,甚至忘记了厦航的感觉。但刚刚跨入机舱,《鼓浪屿之波》的背景音乐就飘了过来,一下子就唤起了厦门的记忆,那紫色的座椅分明还是厦航的主基调,只是空姐的服装换成了浅浅的青蓝色,感觉没有原来的紫色那么别致,连空姐自己也认为不那么清秀了。
这趟福建之行,行程满满的,不是开会就是走访,只有清晨才是自己的时间。
石狮市是座靠近大海的小城,从一座小渔镇,逐渐变成了一座县级市。街道干净整齐,街两边都是棕榈树和大榕树。清晨散步,七拐八拐,猛然发现一排排石头造的老旧房子,有的锁着门,有的还有人居住。
径直走进小巷深处的一个小院,一位老人正在忙活着,他一家五口住在这里30多年了。院子一角长着一棵高高的三角梅,紫色的花瓣给这个陈旧的小院带来了些生机。老人说,石狮这地方出产花岗岩,可以就地取材,也因沿海台风多发,石头房屋经得起风雨侵袭。
不过在石头房子里住还是不方便,不少石头房子的主人都搬走住楼房去了,老人一家还住在这里等待着政府的搬迁。
从石狮到厦门没有多远,但要经过一条9公里长的海底隧道——翔安隧道,这可能是我经过的最长的一座隧道,出了隧道就算进了厦门岛。
放弃了海鲜大餐的宴请,直接奔向厦门人才去吃小吃的地方——开禾路口,最爱吃的沙茶面和海蛎煎,吃的好舒服。
再步行去轮渡,刚下过雨,空气清新湿润,隔着鹭江望见那闪耀着灯光的日光岩和八卦楼,还有郑成功塑像。
最最可惜的是,鹭江道上那座海关大楼顶上的大钟已经不再报时,不再响起鼓浪屿之波的钟声。据说海关搬走了,从此不再有鼓浪屿之波的报时钟声。
自从我第一次来厦门,就喜欢上了鼓浪屿,喜欢上了海关钟楼,每到整点,都会听到鼓浪屿之波的报时声。是鼓浪屿之波让我知道了鼓浪屿,知道了厦门。
鼓浪屿是厦门的代名词,来厦门的游客,一般都要去鼓浪屿,鹭江道轮渡又是游客必经之地,每当正点钟楼报时,奏响《鼓浪屿之波》,会给游人留下美好的记忆。不知政府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这样的文化特色。
来厦门要看鼓浪屿,也一定要去环岛路。住的地方还不错,在厦禾路,去哪里都还很方便的。但厦门也是个多雾的小岛,有雾的时候看不到大海,只是白茫茫一片。我都想好了,早晨如果有雾,就去周围的白鹭洲或者海湾公园走走,天气好就去厦大旁的白城沙滩。
清晨天刚刚蒙蒙亮,拉开窗帘发现外面确实有雾。去哪里呢?快速洗漱完毕,穿好衣服出了酒店。虽然有雾,但好像还没有那么浓。走到街上的那一刻才决定去白城海滨,因为太想去看海了,看那沙滩,那环岛路。
一路上雾气越来越大,到演武大桥时,周边的高楼都是若隐若现了。因为太喜欢环岛路,总想看到她最美的时刻,生怕大雾让自己失望。
看到那船帆形状的过街天桥,就知道厦大到了,路边就是白城海滨。
还好,还好,雾气锁住了大海,但沙滩上还不错。天气不佳,来海滨的人也不多,只见到晨练的老人,还有捡拾垃圾的清洁工人。匆匆转了一圈,用手机记录下雾气中的沙滩。
虽然福建之行很短暂,但还是看到了鼓浪屿、海关钟楼,看到了环岛路、白城海滨,还听到了鼓浪屿之波,虽然是在航班上。当然还有一年四季都在盛开的三角梅。


在大街小巷转悠,径直走进了一片石头房区。老人一家五口住在这座老旧的石头房子中。

吃完正好散步去轮渡。大晚上的,就不去鼓浪屿了,隔江望望即可。

鹭江道上的海关大楼,再也听不到鼓浪屿之波的报时了,呜呜~~~~(>_<)~~~~
喜欢这个小岛,特别特别喜欢听钢琴版的《鼓浪屿之波》,每次听到都会心生感动,但是网上竟然找不到,找不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