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2012-01-07 21:06:57)
标签:

岔道城

八达岭

青龙桥

关沟

居庸关

詹天佑

旅游

分类: 豪杰户外

清晨6点多出门,天还黑着,肯定已是零下的气温,但并不感觉冷,借着路灯的光亮发现天空飘着什么,漫天的,细一看,下雪了。

今天的户外活动是一个比较休闲的徒步运动,在西直门坐S2线铁路到八达岭,完成岔道城-八达岭-青龙桥-关沟-居庸关徒步连穿,线路全长10几公里。领队是我跟随过多次的飞鸿,在S2列车上,飞鸿和我打着招呼“又坐S2了。”我方想起上次去石峡关就是坐的同一趟车。

此次出行打出了一面黄色的旗帜,“中国户外资料网”,还有几个醒目的大字“网络的力量”。不能不相信网络的力量,中国户外资料网和陶冶网共有60名驴友参加了今天的徒步活动。一行人穿着红黄绿各色户外装束行走在白色的雪路上格外醒目。有的驴友竟然来自外地,趁着在北京出差或者会友的机会选择了今天的行走。一位来自成都的驴友号称经常徒步川藏线,那么美的地方,什么时候咱也有机会走走呢。

选择飞鸿的活动是因为喜欢他独树一帜的讲解,这可能在北京户外领队中不多见,他的十三陵徒步讲解已经成为所有十三陵活动的一个品牌。年轻的驴友尊称他为飞鸿大哥。所以他的活动总能聚集大量的驴友。此次徒步八达岭周边,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听到他讲的故事和历史。虽然听了不一定能记住,但身临其境脑海里总能浮现出当年的画面,让你觉得此行不是走马观花,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得到了文化熏陶。

岔道城是北京最美的山村之一,也是一座有历史的小村子。由于进村只有一道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攻破过。当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打岔道城打了2个月也没攻破,李自成只好佯攻八达岭,最后从石峡关突破,进入了北京。在村中的一个山坡处,可以看到一个石碑,飞鸿说当年日本人在此修铁路,劳工染上了传染病,800名劳工被埋在了这里。

青龙桥火车站是一座百年的小站,1905年詹天佑设计制造的人字形铁路就在这里。学生时代课本里曾经学过,但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实地见证。前人留下的东西总是被后人所瞻仰,特别是詹天佑开创了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站在人字形铁路旁,我是肃然起敬。如今一列列火车还鸣响着汽笛穿过这百年前的铁路线上,虽然列车换成了动车,但人字形的铁轨始终未变。

关沟七十二景是指从南口到八达岭这条山沟,长20公里。飞鸿介绍说,古时北京有两条出京的道路,一条是京西古道,另一条就是关沟。由于当时达官贵人坐轿子经过,轿夫常年行走在这条线上,也就依据山形、石雕、演绎出许多文化景致,再加上这里的水关、居庸关长城,这条沟也就有了七十二景的美称。比如弹琴峡、金鱼池、石佛寺、六郎像、穆桂英点将台、弥勒听音、五桂头……等等。

一路的行走,一路的雪花、一路的历史文化介绍,一路的驴友间的交流,当然还有一路的长城为伴,又是一个愉快放松的周末。当然要感谢飞鸿,完全义务地组织活动和导游讲解。

 

 

 

小插曲:在岔道村破冰时,有个驴友叫“不会打枪的猎人”,下一个人重复时记成了“不会骑驴的猎人”。全体大笑。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在西直门乘坐S2线到八达岭下车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60人的队伍从这里开始了今天的徒步穿越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在岔道村的空场上,大家准备破冰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领队飞鸿告诫大家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有飞鸿带队,就少不了历史的讲解,绝对是北京户外的一道风景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从岔道村中穿过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冬日的枯枝也是一道风景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如今的岔道村已经建起了民俗旅游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日本人埋800中国劳工的地方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站在城门上俯瞰这坐北京最美的山村之一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小雪把农家的屋顶染成了白色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太阳时而露出笑脸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可惜的是长城博物馆正在整理内务,没有开放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今天在实地见证了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这条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值得骄傲


小雪中从岔道城到居庸关徒步连穿(上)
队员们在百年青龙桥火车站前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