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定与我相随——春节南行心情日记(六)
在厦门的头两天,每当坐公交车穿过鹭江大道,远远地望见鼓浪屿,心中总会产生不可名状的渴望。“那不是日光岩吗?那不是八卦楼吗?还有那边的郑成功塑像。”其实还有那藏在我心中的小木屋。大年初五,终于迎来再次亲近她的机会。
春节的鼓浪屿,游人明显增多。特意选择了环岛的渡轮,我紧依栏杆,渡轮划开海水,海上特有的空气滋润我的心肺,深呼吸,还是鼓浪屿特有的气息。离这个小小的岛越来越近,我的心竟然砰砰直跳,就象是要去见我梦中的情人。渡轮绕着小岛转了半圈,郑成功塑像、浪花飞溅的小桥、小木屋、日光岩、观海别墅,慢慢在我眼前移动着。天阴沉沉的,整个小岛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望着这熟悉的景物,望着曾经让我生了梦的小岛,好想张开双臂,把她揽入怀中。日光岩顶已经满是游人,大多数人感受的只是小岛的精致,是她的外表,如果你不深入小巷,怎会知道她背后蕴藏着多少悲欢离合,又有多少情意绵绵。轮渡停靠在了鼓浪石旁,踏上小岛的第一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轻轻地,我来了,柔情的鼓浪屿。
海边突出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石中有洞,每当海水冲击石洞时,会发出象击鼓一样的声音,鼓浪屿因此石而得名。信步走入风景中,人也融化在碧绿与别样的娇媚中。走在静谧的小道上,总能听到舒缓的钢琴声飘逸传来,不知这琴声来自哪里,望望四周,或是具有闽南风格民居的雕花镂刻百叶窗,或是哥特式风格的尖顶教堂,或是伊斯兰风格的圆穹方堡,或是班驳的墙影飘飘的落叶,亦或是树木葱茏繁花似锦,使人情不自禁地驻足聆听。漫步在这深沉的幽静中,耳边飘荡着优雅的琴声,此时再浮躁的心态也会沉淀到最底,心中的夙愿可以尽情地发挥。难怪这里孕育了众多的钢琴家,殷承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沿着弯曲静谧的小路去寻找殷承宗的老宅。鸡山路16号,大门紧锁,本想听一场家庭音乐会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攀上位于菽庄花园半山腰的钢琴博物馆,这里陈列的40多架古钢琴,有些是稀世珍宝。对于钢琴我是外行,但那架自动钢琴还是另我大开眼界。演奏器的关键是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脚蹬踏板,缓缓转动的纸卷上的孔位,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敲击琴键奏出音乐。服务人员的现场演奏,让人不觉涌起悠悠情思。
此次重返鼓浪屿,看的多是上次没有去过的地方。幽幽的小巷,永春路14号,没有人会注意这座精致而幽雅三层的小楼。但如果你看过电影《云水谣》,相信你也会千方百计找到这里,这里就是《云水谣》的拍摄地。电影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年轻俊朗的青年陈秋水因做家庭教师而来到王家,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但适逢台湾局势动荡,作为热血青年的陈秋水为躲避迫害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自此两个相爱的恋人被无情的现实分隔两岸,唯有坚守着“等待彼此”
的誓言相互思念对方。60年过去了,一生未嫁的王碧云已两鬓斑白,但那段纯真美好的爱情仍然深藏在她的心里。
千回百转,我站在这座小楼前,看见四周爬满了常春藤和野蔷薇的墙壁,还看见了楼上王碧云绘画的木架子,铁门紧闭,仿佛听到了绿树掩映的小楼里传来了风琴声,弹的是当时流行的台湾民谣,镂花铁栅栏门边的玫瑰已经不在,大铁门顶上两只狮子在空守。据说,台湾演员秦汉想在大陆投资房产,拍了这部片子后,就决定在厦门投资。男女主角陈坤和徐若瑄第一次在这里拍戏,称赞鼓浪屿“好美的小岛”。
实在是好美的小岛。临近中午,阴沉了多日的天空终于下起了小雨。撑起雨伞,跳进快艇,四周浪花飞溅,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让身后的鼓浪屿越来越模糊,也许是前世的约定也许是今生的宿命,小小的岛定与我终身相随。
(待续)

郑成功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

烟雨蒙蒙鼓浪屿

每当海水冲击石洞时,会发出象击鼓一样的声音,鼓浪屿因此石而得名

一只黄花出院来

满园春色锁不住

草坪 大海 山石 别墅

拐进这条小道,寻找殷承宗的老宅

离殷承宗老宅已经不远

门牌上写着“鸡山路16号,殷承宗宅 建于1924 编号D2-04”

透过紧锁的大门,拍到的院内情景

当年抗击日本侵略的碉堡

倒影

猴山

位于菽庄花园半山腰的钢琴博物馆

拍哥特式天主教堂最好的角度

每家院落的墙上缠绕都着花草

看过《云水谣》的人都会记得这条小巷,铁门前已经不见那朵玫瑰

爬满常春藤和野蔷薇的墙壁

王碧云的家,能看到楼上的画架

一位老手艺人做的麻糖

小心地铲起来,串上竹棍,举着就可以吃了,这样的手艺怕是快失传了

又尝到了裹着鼓浪屿味道的鱼丸,是鲨鱼肉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