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撑艺舟博浪行
在古镇仙女庙的一条小巷里,笔者叩开了我市青年书法家邓立强家的门。供职于江都市建筑工程管理局的邓立强自幼酷爱书法,1983年入伍后,他省吃俭用,自费参加了“西安书法学院”、“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理论,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他说:“我写字悟性不高,但我每天至少坚持4小时写字,10多年来,雷打不动。而且,点、画、波、撇,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即使三九寒天也能写出汗来!”
邓立强的硬笔书法得力于传统的毛笔书法。他以钢笔临摹毛笔字贴,潜心研究古人在结构、章法上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运用钢笔本身固有的特性进行书写创作。经苦心探究和发奋努力,他的钢笔书法挺健流畅,端庄古雅、含蓄凝炼、气势磅礴,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深得书法界同仁的好评。作品被编入《书苑奇葩》、《硬笔毛笔字贴精品集》、《书画百家》等20多种大型书法作品集。近年来,获国际及全国书法、硬笔书法大奖70多个,在全国写字段位大赛中,被授予仓颉荣誉奖8段高位,在全国同龄人中屈指可数。作品人选“书画百家作品展”、“全国首届当代硬笔书法作品巡回展”等大型展览。1992年7月30日,作品又随“第一届全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大展”在我国最高艺术殿堂——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同时,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作品应兴华美术工艺中心之邀,在新加坡展出。书法界名流吴玉生称他的字“神融笔畅”,余驾楼夸他的字“结构具有自己特色,既富传统笔味,又具独创气韵。”《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在他的条目中有这样的评语:“逸势奇特,意态自足,变化莫测”。
论及书法艺术表现效果,以硬笔书法见长的龙川认为,不能光靠钢笔、圆珠笔开路,应设法壮大硬笔书写工具的阵营,他先后尝试用竹笔、木笔、铅笔、蒲席杆、蘸水钢笔等数十种工具蘸墨书写,收到较好效果。他用铅笔蘸墨书写的“演艺圈”、木笔书写的“明镜”、竹笔书写的“大观园”等刊头字先后被《中国检察报》、《中国建设报》等100多家报直接采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读者的好评。实践中,他悟出一个道理:书写工具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艺术韵味也就不同,或柔或刚,或清丽或雄健,多姿多彩。
邓立强现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建设书法家协会会员,被选为中国当代硬笔书法习字会、南北青少年硬笔书法联艺会常务理事,担任江都市硬笔书法协会会长。同时还被国内10多家书画社聘为书画家、书法家、中国书画鉴赏家。艺无止境,搏浪不止。采访中,我又饶有兴趣地欣赏了他的几幅书法作品,看得出,龙川新近的书法作品与以前的风格似有不同。他笑着告诉我:“这些年来,右手写字虽算熟炼,但难以脱俗,于是想用左手一试,左手写来,效果不错。”《文汇报》、《工人日报》等选用他的左手字作题头字当是极妙的佐证了。原载《中华书画报》作者:周志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