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约谈40

(2021-05-31 04:00:00)
标签:

约谈

奶奶

野蛮

施教

惩罚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约谈

约谈40

图文/韦步峰

教育随笔·约谈40

 

照片编号:IMG_20210524_072844(校园主干道)

小郭能主动提出这样的请求,我很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小郭的爸爸从未到过学校,从小郭的姐姐是我学生的时候起,无论家长会还是被老师约谈。而为此一直忙活不停的,只是小郭的奶奶。正因如此,我特别想跟小郭的爸爸做一次交谈。

小郭的家庭情况很特殊。

还在小郭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妈妈改嫁去了石家庄,据说又接连生了两个孩子;爸爸则一直守在原地,与奶奶一起生活,拉扯着两个孩子,后来据说也再婚。小郭的姐姐是我2010级初三时候的学生,高个子,俊脸庞,但生性野蛮大胆,非但敢于同男生叫板,还时常把班主任惹得勃然大怒。为此,我也曾找她谈过话,一副蛮不在乎的神情。后来,据说她也去了石家庄。

上学期初,在一次全校学生家长会的与学生家长互动环节里,小郭的奶奶应邀发言。她曾当中侃侃而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甚至公然挑起大拇指,说我是好样的。我当然没有醉心于老人家的表扬,但从老人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亲切。第一,时间匆匆,我已经不记得上次(因为小郭的姐姐学校惹事)与她交流时的情景,但她认真、果敢的表情,似乎确实印象很深;第二,她的言语里,提到了小郭的姐姐。

但从家校联合向学生施教效果大小的角度来说,最应该出现的是学生的父母而不是与学生隔了一代的爷爷、奶奶(小姜之所以问题不断且很难管,很大程度与此有关)。但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小郭是由奶奶从小拉扯大的,老人家非但承担了小郭的吃喝拉撒睡之类的生活琐事,还担负诸如学习、交往之类的教育的“大事件”,最了小郭的情况也最有发言权。

结果,这次到校的依然是小郭的奶奶。

小郭的奶奶很健谈,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言语表达能力很强,真难为了她那么大的年龄,思维敏锐,思路清晰。

“孩子不听话,又给老师添麻烦了。”作为老人的开场白,她总是表述得很得体。

“没事,”我合上了电脑,往前面推了推,又顺手将凌乱的桌面简单收拾了一下,“成长时期,孩子出现点问题,再说难免——出了问题,只要教育得法,孩子是会改好的。”

“你对孩子最有耐心,孩子们也最服你!”

我心里暗笑老人的世故,但面色不改依旧很和缓地说道:“这次,您的孙子违反了学校纪律,他跟您说过吗?”

“说过,说你找我,我就来了……”

“说过是因为什么事吗?”

“没有……”

“他把手机带到学校来了,这是不允许的。”

“哦,”老人顿悟,依旧目光炯炯地盯着我,“这孩子不听话,说多少次也不听,一回家就玩手机。”

“说起来这事不大,无非是带了一部手机到学校,但也不小,因为此前我曾三令五申对此做过禁令,他竟然公然违抗,是不服从学校管理的表现。”

“是,是,老师说得对。违反了学校纪律,就应该受到惩罚,不能轻饶了他。”

“嗯,”我点点头,“不过呢,我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孩子怎样的惩罚,是想借此机会增进一些与家长的对话、交流,从而尽可能达到对他全方位施教的目的,头疼治头,脚疼医脚,会让对孩子的教育陷入被动,况且这也不是我的一贯风格。”

“是,是,理解!”

“所以啊,”我的脸上渐渐显出笑容,“这次,我特别叮嘱过他,让他叫他爸爸来。”

“不来,”小郭的奶奶说得很干脆,“孩子说了,他爸就是不来!”

“您的年龄毕竟大了,总让你为孩子的教育费心,实在有些不忍。再说,这教育孩子的事,作为爸爸总不能一直逃避,一直缺席。”

“哎呀,”小郭的奶奶私下里转了几下头,很严肃地说道,“我那儿子,说话少,遇事总往后面逶,实在顶不起来,真是愁人……”

“我知道您对小郭的教育很上心,付出得总是那么多,但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作为爸爸应该实施干预了,总不能一直让您劳累辛苦啊。”我很想一语点破,正是因为她的过于干预,才让自己的儿子在涉及孩子教育上面畏首畏尾,终于形成思维定势,遇到去学校之类的事物,就把老人推出来,但我还是改了主意。

“您今年……”

“快七十了!”

“呵呵,时间真快,”我又笑道,“上次我们见面,该是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因为他姐姐的事,您也来过学校。”

“是,不只来过一次。从那时候起,他爸就不管,全都是我的事。”

“管完了孙女管孙子,也确实够您老人家忙的。”

“现在您孙女的情况怎样?”我换了话题。

“挺好的,”老人立刻轻松起来,“跟她妈去了石家庄,结婚了,开了工厂还有一个大酒店,日子过得挺好。她妈又给他生了俩弟弟,都是她在照顾。”

“不错,”我说道,“前段时间,她加我QQ好友,还问我是不是记得她,我当然记得啊,她也说过自己的一些情况,挺好的。”

“这孩子可孝顺了,每次回来,大米、白面、鸡鸭鱼肉给我买一大堆,还给我买煤,让我使劲上炉子取暖。”(待续)

20215308:23于书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