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骡子北陛石汉石人亭刘端刘非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逛曲阜(20)
图文/韦步峰

照片说明:“汉魏碑刻陈列馆”中的“汉石人亭”。编号IMG_20181006_091929
还真是有意境,这两尊原本并不会放置在一起的汉代石人像,如今并排而立,若不清楚其来历,被误认为是一对拱手而立的老夫妻的雕像,也不足为怪。从最东面的门进了北面那排平房,我又回头远望了一眼“汉石人亭”,不仅暗自感叹道。
见有人进屋,正在屋里闲谈的两名工作人员立刻哑了声,稍稍正式一点。其中一名个头较矮一些的,双手插进裤兜,缓慢踱着步子离开摆在窗前的桌子——很显然,他的办公桌并不在此处,而是在距此二十几米远的西面靠这排平房中间的地方。
——不大的空间里,竟然安排了两名工作人员,足见这些碑刻都是真品,我不禁纳罕起来。
妻并没有随我进到这间屋里来,在我离开“汉石人亭”的时候,见她径直朝西面那排平房去了。
平房里靠着北面的墙,密密排开了各种各样的碑刻,有灰色的,也有颜色明显发黑,有大的,当然也有矮小,甚至只是残片用水泥固定而立。
据说这个专门展出汉魏碑刻的院落里,共存放碑刻131块,连同那已经见到过的六尊石像,原属孔庙碑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孔庙碑林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位于孔庙大中门至大成门之间,主要包括同文门院、西斋宿院和十三碑亭院的碑刻。当时有石碑约220通,刻石约310块,名列中国大碑林第二;而汉魏碑刻是孔庙碑林的精髓,原集中保存在孔庙同文门下,1978年移入孔庙东庑,1996年重建孔府西仓,又将汉魏碑刻和部分重点碑刻移了进来,予以集中保护。
守碑人见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游客,行为正常且并未向其咨询,也便兀自悠闲地来回踱着步子。
我自东向西一路看一路拍照,见这些五花八门的石碑,还确实来头不小,靠近东边的多与孔庙有关,而越往西,其年代越久,珍藏价值自然更高。
出了北面一排平房,见妻正从西厢房出来,端着手机在自拍。我不言语,径直从西厢最北面的门走了进去。但见屋内也还是长长的一溜碑刻,只是不见有工作人员值守。我先用手机尽可能取了个全景,然后才自北向南一路逡巡,一路逐一观看。见到有能辨清文字者,便站定做仔细揣摩、欣赏。
用不多久,我便从西厢南门出来,站在门口一阵唏嘘。
怪不得历史学家、书法家们都对这些石刻趋之若鹜,那些美轮美奂的碑刻文字,确实有书法、历史研究价值。难怪金朝人党怀英(党怀英,《2018国庆游(38):逛曲阜(05)》中已有介绍)曾对这些石刻赞颂有加:
鲁国遗踪堕渺茫, 独余林庙压城荒。
梅梁分曙霞栖影, 松牖回春月驻光。
老桧曾沾周雨露, 断碑犹是汉文章。
不须更问传家久, 泰岱参天汶泗长。
曲阜,曾是西汉封国鲁国的都城。而提到鲁国,就不能不回味一番列众碑刻精品之一的北陛石。
1942年由侵华日军在周公庙附近盗掘出土的北陛石,长95厘米,宽42厘米,高19.5厘米。正面(从上向下看的界面)刻着浅浮雕璧纹,璧纹内侧(被垒在上面的阶石压住的部分)刻着编号“六五乙”三个字;侧面(立面)刻菱形几何图形纹,右侧面上刻有“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个字。北陛石是鲁恭王刘馀(应为“鲁共王”,鲁恭王属后世传讹)六年(即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所建鲁灵光殿(灵光殿,鲁恭王刘余在曲阜建造的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壮观,为当时全国较大的建筑物之一)北侧台阶的阶石。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作为皇子刘馀先被封为淮阳王,平定七国反叛后,刘馀又被封为鲁王,从淮南迁到曲阜。据记载,刘馀喜欢建造宫殿,饲养狗马,晚年喜好音乐,但因口吃而不善辩说。传说他为了扩建宫殿而在拆除孔子故宅时,从墙的夹层里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刘馀在位二十六年后去世,儿子刘光继位为王。
刘馀是汉景帝刘启(刘邦的孙子)十五个儿子中的一个,与江都易王刘非、胶西王刘端一起,都为程姬所生,而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彻,则为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汉武帝。深得刘启宠幸的程姬的这三个儿子,在历史上都很有名。
长子刘馀,营造鲁灵光殿,在古建筑史上留下创举。
三儿子刘端在平定七国反叛后受封为胶西王,他残暴凶狠,且患阳痿,一接触女人就病几个月。他的郎官与后宫淫乱,刘端立刻杀了郎官全家。刘端自己屡次触犯汉朝法令,汉朝公卿、大臣多次请求诛杀他,皇帝却不忍,只削夺了他的大半封地。刘端不思悔改反而怀恨在心变本加厉,废弛胶西国财政,以至于府库全都倒塌破漏,腐坏的财物数以亿万计。他不准收租赋,撤除王府卫队,封闭宫门,只留一门供他进出,还改换姓名假扮平民到其他郡国游玩。胶西国的高级别官员,如果遵循汉朝法律治理政事,刘端就找他们麻烦、治罪,找不到罪过就设诡计将他们毒死。胶西国虽小,被杀遭迫害的官员却很多。刘端在位47年,因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封地被收,成为胶西郡。
程姬的二儿子刘非,算是个有勇有谋的角色,最初受封为汝南王;吴、楚等七国反叛,刘非请缨领兵攻打吴国,居然得胜,第二年,改封为江都王,专门治理吴国原有封地。因为有功,刘非逐渐骄纵起来。他在位26年,由儿子刘建继王位,刘非是西汉少数得以善终的封王之一,然而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全拜其子刘健所赐,而刘健的出名竟然跟骡子的诞生有关。(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