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国庆游(34):逛曲阜(01)

(2018-11-12 22:14:30)
标签:

万仞宫墙

论语

胡缵宗

叔孙武叔

巡抚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逛曲阜(01

图文/韦步峰 

2018国庆游(34):逛曲阜(01)

[照片说明:万仞宫墙。照片编号:IMG_20181005_143304]

 

“好吧,就听你的。”尽管有些不舍,但我还是放下了手机。

借此旅游的机会,跟多年之前网络上认识的几个好朋友聚上一聚,实在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旅游毕竟不止我一个人的事,既然妻提出反对意见,我也实在没有再坚持的必要。

开车驶出停车场收费关卡的时候,见只收取五十元,我很吃了一惊。

按照昨晚停车时那名工作人员告诉我的,每一个小时收费六块钱的说法,应该会被收取将近一百元的停车费。还在泰山顶上的时候,我就曾纳罕过此事。

“怎么回事?”妻见状,连忙问我,“不说得100多么?”

我笑了,一面驶出停车场:“收少了还不好么?——可能收费有最高限额。”

鉴于从济南到泰安时,因听从了导航避开繁忙路线的建议而导致一路缓慢的经历,从泰安到曲阜的导航路线,我特意遵循了必须走高速的选项。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感觉,爽心而流畅,一次次采用“S”型方式超越前车的快感,使我的心也随风起飞,感觉要消融在无边辽阔的世界里。

真是奇妙,之前在泰安的时候,还是道路回环,上下坡的路况比比皆是,但通往曲阜的公路,则几乎是平直得就连半个坡道也不曾有过。

一路飞驰,看到路上几乎是被闲置了的状况,我甚至疑心那些曾在旅游景点制造了拥堵阵势的游客们,要么还在泰山上贪恋山光,要么正忙于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凡到泰山旅游,绝没有理由不顺路赶往曲阜走走。

我们抵达曲阜的时候,是105日下午一点五十六分。

按照手机导航的提示,我们在一个规模很大的汽车站前面的停车场,停好了车。下得车来,我连忙跺了几下脚,伸了伸腰,尽可能让全身关节舒展一些。

一路上高度紧张的神经,在终于松懈下来,便倍感劳累。

看此情形,想在当天夜里启程回家,估计是不太现实——我心中暗想。

“跟你说话呢。”站在树荫下的妻的声音传了过来。

“啥?”我问。

“让你不要联系别人呢!”

“哈,”我打了个哈哈,“赶紧买票去吧,时候不早了呢。”

汽车站候车大厅很大很宽敞,当中有几个兜售旅游品的摊位,显得孤零零有些渺小。我相中了一顶传统款式的遮阳草帽,站在摊位前,反复摩挲了好一阵子。

妻见状,也是竭力撺掇,建议买了可以防晒,便很快付了钱。只是我的脑袋实在太大,就连最大号的帽子也戴不下去,高高耸在空中,博妻一阵讪笑。但我似乎喜欢了这戴帽子的感觉,干脆戴在头上,还将拉绳绕在下巴使劲挺了挺腰。

售票窗口在大厅的最西,只见几个寥落的游客排在窗口,看来赶来“三孔”旅游的人并不是很多。

不一会儿,妻从售票口过来,脸上带似乎有些复杂的表情:“幸亏来之前听了小修的建议带了教师资格证——买门票果然不花钱。只是,公交车票咋这么贵。”

我拿过车票瞅了瞅票价,有些无奈地笑了,抓住旅游旺季抬高价格,是所有旅游景点的通病。

通往“三孔”的电动大巴车很豪华。刚上车,司机接过我们的票,在上面画对号做了标记,也就三五分钟便出发了。

看着车总共也就十几个乘客,我的之前还在为他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感到不屑的想法,逐渐打消了。

很快就到了“孔庙”站点,车上的游客鱼贯而出。顺着迎面一条极宽的俨然一个长方形小型广场的路面远远望去,一道城墙赫然立在路的正前方,显得伟岸而气派。

“广场”被树木和花圃分成三个部分,中间是一条供游人步行的宽阔路面,它的两边分别是供通车的单行线。

“这地方还真是挺大啊。”妻一面走一面发出由衷的感叹。

是啊,缔造儒学并为中国封建利益集团服务了上千年的孔子,自然非同凡响,而作为崇尚礼仪代表性建筑的孔庙,自然规模宏大,气势轩昂,这自不必说。

见一“学生背论语免门票”的指示牌立在路边,我不免暗挑大拇指:作为文化旅游景点,就应该制造这样的文化氛围。

“这就是孔庙的门?”站在立有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中国文化名城”的石碑前面,妻若有所思。

“这是应该明朝修建的曲阜城的城墙,孔庙在距城门洞不远的地方。看到‘万仞宫墙’那四个红色的大字了没?原本与‘趵突泉’三字都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写的。他在明朝嘉靖十五年任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是个大官,也是名为民造福的好官。只是后来好大喜功的清朝乾隆皇帝来此,换上了他写的这四个字……”

“哦,原来是这样。”

我久久凝视“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当真是圆滑有余而风骨不足,轩邈之气倍出而少稳重之态。乾隆啊乾隆,你一生周游九州,耗费太多国家财力,却少为民造福的固本之举而多为人戏谑的风流韵事,竟然也削尖了脑袋,往文化阵营里挤?

——越是强求,越注定败落;越是牵强,越必然坍塌。

其实,我原本就知道,“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子贡说的“夫子之墙数仞”。鲁大夫叔孙武叔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子贡听说后就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而我老师孔子这道墙毕竟有好几仞高,别人看不到里面的东西。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是能够找到门的人毕竟太少了!”就任山东巡抚的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才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