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庆游(10):走济南(09)

标签:
华能大厦泉城路电动三轮车趵突泉老人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走济南(09)
图文/韦步峰

[照片说明:再看看这水、这石头,还有低垂下来的柳枝。编号:IMG_20181004_121232]
出了趵突泉,便立刻见到满大街依旧汹涌的人潮,简直如同暴雨下满街晃动着的雨水,浩渺而令人顿觉茫然。
刹那间,庞大的恐慌已绝对的压倒一切般的高度,抢占了我意识的最高峰。
——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已经让同学两口子严重延误了午饭时间,人家特意安排时间来奉陪,竟然落一个饥肠辘辘的无奈局面;况且,眼前这绝对可以用阔筒子(阔筒子,胶东方言谐音,形容满满当当,到处都是。)来名状的人流,一定会将时间继续拖延……
天啊,这可如何是好。
回望我刚出走的趵突泉的牌楼,那乾隆手书的飘逸得俊秀无比的“趵突泉”三个黄色大字,又忽然浑厚得气韵悠长,在猩红的匾额背景色的衬托下,更平添了遒劲感。
爸爸曾给出过的,清朝的皇帝个个都写得一手好字的结论(我记得很清楚,多年前,我陪爸爸游览烟台毓璜顶,他见到那些林林总总由清朝皇帝写的匾额时候说的),看来还真应当确信无疑,足见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对华夏文化的着迷程度是何等强烈,这也就注定了女真一族,被汉民族彻底同化,直至消融得无影无踪的结局了。
“哎,对了,”我忽然站住,转身就要往回跑,“记得那门口竖着一个导游图,忘了拍了……”
妻被我吓了一跳,但马上有些释然道:“你说的是那个趵突泉地质公园的导游图吧,我正好在出来之前拍了一张。”
“哈,”我也跟着释然,“真是太好了。”

[照片说明:趵突泉泉群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编号:IMG_20181004_123805]
前文已经说过,此番来济南一游,纯粹属于临时起意,若不是妻见我国庆前忙于同学聚会的各种事,随口说出了“看来这个国庆假期,你打算全方位陪着你的那些同学了”的话,也可能不会成就此行,也就不会因为太过匆忙而辛苦奔波,急灿灿得像是掏了一把火。
之所以要执意拍那张“导游图”,是因为那些不得不被我们落下的景点,也只能待回家之后,时不时来几次“望图生意”了。
当然,最好有机会回来补上。——好歹是省会城市里的名胜,不甚了了的地方多了,怕是今后与学生们谈论起人文之类的话题,当然有些说不过去。记得多年前给学生讲授过刘鹗的《大明湖》(《老残游记》节选)——那时我没见过大明湖——被其中所描写的景物,直接搞得云里雾里而终不知其形,顿感心力疲乏。
“远吗?”刚走出没多远,妻问道。
我的思绪立刻又被拉回现实,犹豫间,同学的电话又打了过来——许是她见到我“游览结束,刚出景区”的信息。
“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哪?”就在我支吾间,陆马上又说,“你从趵突泉景区西门上公交车,往东不远就到华能大厦……”
公交车?往东?
我站在街角,忽然有些分不清方位。只见那些体态庞大的公交车,一辆接着一辆从不远处的十字路口飞驰而过——可它们的站点……。
“坐哪路车可以到那?”
“K1、K59、K5、K151、K50、K3……很多,‘K’字头的能贵点,不过现如今一般都是‘K’字头的……”陆同学像报菜名一样,一口气报出来很多车次,又让我陷入恐慌的境地。
——眼前陆续驶过的,哪有她说的那些车次?再说,焉有半路截停公交车的道理……得,我忽然瞥见不远处一开阔地停着几辆电动三轮车,正有几名年纪较大的驾驶员在频繁地招揽着生意。
“快,坐前面的三轮!”我拉了妻的手,大踏步向前疾走,一阵风似的奔到停在最外面的一辆电动三轮跟前。
开车的老大爷正拦住一年轻女游客在说着什么,但我分明觉察到那女人并没有要坐他车的意图,便迈右腿抢了上去,抬头对那老人报出目的地。
“多少钱?”正欲上车的妻习惯性地问那老人。
“三十!”
“赶紧上来吧,”带妻接了我的助力也上了三轮车 ,我立刻靠在她耳边说道,“三十就三十吧,能快点到达就行。”
三轮电动车提速就是快,“呼”地一下驶离了停车场,瞅准时机直奔公路中央的护栏,又接着从专供行人穿过“栅栏”过道穿了过去,两个后轮紧挨着两道栏杆冲过去,几乎就是强行挤过。
这一连串的动作,几乎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只惊得我差一点叫出声来。
“老人家,您是本地人吧?”惊魂刚定,见三轮车开得算是安稳了许多,我便探身往前,问那老者道。
“嗯,济南人!”
“除非老济南,否则根本记不清这么多的路。”妻在一旁说道。
“还有多远?”我继续问道。
“往前,到前面右拐,再过大约三五个路口就到了。”

[照片说明:正聚精会神开电动三轮黑出租的老人的背影,以及前方路况。编号:IMG_20181004_124614]

[照片说明:乘坐电动三轮,沿途拍摄的街景:行走在泉城路上的行人,虽已过了午饭时间,但他们的匆忙与悠闲交织,还真名描摹来一个不一样的泉城印象。编号:IMG_20181004_124847]
见老人似乎顾不上跟我攀谈,我也便放弃继续跟他交流的打算,转而观望路边的景物。
“这不就是咱来时候走过的那条路嘛?”一直在看风景的妻,终于认出了泉城路,她转过头对着我说。
我笑了笑,使劲握了握她的手,示意她耐心等候吧。
——毕竟轮子比脚快;再说都走了好几个小时。
“你记得咱的车停的地方吗?”停了一会,妻又不放心地问道。
我只记得大体方位,应该就在大明湖路南、按察司街东面的那条路的一个拐角……唉,上午在那停车的时候在微信上留个位置就好了。
又一阵慌乱,但我仍显出很沉稳的样子说道:“记得。”
果然过了几个路口,电动三轮又“噌”地一下从路边穿过阻止机动车的两个石柱之间上了盲道。
“到了!”
我一抬头,果然见到硕大的“华能大厦”四个红色大字赫然立在高楼的二层位置。(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