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7”与梦境【电影故事】

(2017-07-11 00:00:01)
标签:

007

詹姆斯·邦德

黄金眼

杜比音响

幽灵党

分类: 精彩纷呈_影视评论

007”与梦境

/韦步峰

“007”与梦境【电影故事】

只需要翻开“百度”,“007”词条就会跃然眼前。

007是风靡全球的一系列谍战电影,不仅是影片的名称,更是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代号。小说原作者是英国作家、前MI6特工伊恩·弗莱明。在故事里,邦德是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间谍(代号007),被授予“可以除去任何妨碍行动的人的权力”。此外,詹姆斯·邦德总是有美女相伴,那些女士被称为“邦女郎”。

他冷酷但多情,机智且勇敢,总能在最危难时化险为夷,也总能邂逅一段浪漫的爱情经历。历任007都是大帅哥,再加上性感漂亮的邦女郎,以及扣人心弦的精彩剧情,“007”系列影片至今仍为广大影迷所热爱。

1962105日,第一部007电影公映(天啊,那时候,酷爱“007”系列电影的我,竟然还没出生?)后,007电影系列开始风靡全球,历经五十余年竟然长盛不衰,真是名副其实的系列电影之中的“常青树”。

截止到20151026日,《幽灵党》在英国首映,标志着这不长盛不衰半个多世纪的系列谍战、动作片已经制造出了二十四部!

——惊人的数字!

按照发行年代,这二十四部“007”电影,分别是:

01.1962-诺博士

02.1963-来自俄罗斯的爱情

03.1964-金手指

04.1965-霹雳弹

05.1967-雷霆谷

06.1969-女王密使

07.1971-金刚钻

08.1973-生死关头

09.1974-金枪人

10.1977-海底城

11.1979-太空城

12.1981-最高机密

13.1983-八爪女

14.1985-雷霆杀机

15.1987-黎明生机

16.1989-杀人执照

17.1995-黄金眼

18.1997-明日帝国

19.1999-黑日危机

20.2002-择日而亡

21.2006-皇家赌场

22.2008-量子危机

23.2012-天幕杀机

24.2015-幽灵党

有意思的是,狂热喜好“007”系列电影的我,直到1998年,我家里买来了在当时来说,绝对属于高大上电器的VCD才意外地领略到了它的第十七部《黄金眼》的冲击力。

若论起来,我知道“黄金眼”,应该在1998年之前。当时我好像正订阅了一份很多人看不懂的报纸(因为被很多人看不懂,时至今日,我只好也连它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这绝对是混蛋逻辑^v^,笑了没?),那上面刚好有一篇专门介绍“杜比音响AC-3”的文章,作者提到过《断箭》、《真实谎言》等几部我从未听说过的电影,极言其“杜比”效果极佳,且精确标注了这效果最典型的部分所出现的时间。

——当然,《黄金眼》也在其中。

鉴于当时赤贫的经济状况,想真正过把让耳朵发烧的瘾是绝对不可能的,档次很低的VCD,尚且费尽心思说服内人,动用了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才买到手,至于DVD,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时。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人们,真个个都是傻得可爱,非要赶时髦比阔气,无论是否真正需要,都抢着去购买VCD。买来机器却舍不得购买碟片,往往几部老天磕地的盗版光碟,就在这些人之间传来传去。看到最后,好电影没看到几部,倒是让非法的黄色光碟大行其道。

真让那些黑心的电子厂商大赚了几年昧心钱——用几百块钱的小成本,就能赚来上千元的大利润。

——此其电子产品大发横财之第一罪证。

没有DVD,领略“杜比音响”的神奇魅力,就只能永远被定格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境。

机缘巧合,我还是有了真正体验了一次“杜比音效”的机会。

我没有多少钱,但我舍得花钱——用会过日子的人的生活意识评判,我绝对属于“败家”行列——便常常去购买VCD的商场,购买录音磁带和租赁那里的VCD光碟来看。

我跟高个子的商场老板还算熟识,见他闲着没事,在捣鼓几张据说是新进的碟片,刚刚发行的迈克尔·杰克逊的《难题》赫然在内。我一阵狂喜,便不顾他的轻蔑,翻检出来播放来看。这一看不要紧,我顿时无法从那豪华的效果中走出来,拿了杰克逊那封套,看了又看,终于断定,那极具震撼力的音响效果,就是我寻了千百度的“杜比音响”效果。

但当我提出想租看那些他新进的碟片时,他断然拒绝,说那些碟片都是正版的,绝不可以与那些盗版玩意儿同日而语。但在我软磨硬泡之后,那老板最后还是心软了。

“就借给你看两天,两天后我要看到它们被送回来了。”他说。

我当然很痛快地答应了,连算一下两天之后我还上班,根本没有时间进得城来送还的时间也顾不上了。

结果,从那几张被说成是“正版”的碟片中,我意外地找到了《黄金眼》(Golden Eye)。那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头脑中,才第一次被打上了“007”的印记。

巧的是,我家的电视机有点小特别——竟然两个很高的音柱所发出的音响效果,是立体声。

当时很多人家里的电视机,都没有立体声效果——只有一个喇叭的电视机,也就能听个动静而已。而且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不重视,也没有立体声的概念,但从读书时就经常腰间别着“随身听”听个没完的我,当然知道立体声的模样。

就用那台立体声的电视,我第一次欣赏到了《黄金眼》所带来的“杜比音响”效果,至今难忘。

如法炮制,我从此特别注意找寻那些标注了“AC-3”标识的碟片来看,无论其情节是否能够被我所接受。但每每总是失望——那些疯狂的碟片压制者,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几乎一律在碟片封套上印上“Video 2.0”的同时,还不忘记再印上“AC-3”——虽然我很怀疑他们是否真正懂得这标识的含义。

但不管怎么说,我对“007”心怀好印象,是从认识了“杜比”和《黄金眼》开始的。多年以后,我又败家地,用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组装了一台在当时极为先进的可以使用“Windows XP”系统的电脑,终于让体验DVD成为了可能。

于是,接连欣赏到了“007”系列的《明日帝国》、《黑日危机》和《择日而亡》这三“日”,真正过足了大片瘾。

我也曾回过头去,试图翻检“007”系列之前没看过的那些电影,也找到几部,但都因为视频和音响效果太差,更源于那些宛如小儿科之类的花拳绣腿的动作,也只能作罢。

因此,若论起来,“007”系列电影的真正好看,还真是从《黄金眼》开始的,我以为。

“007”与梦境【电影故事】

我很想将自己精心保存的这八部好看而又高清的“007”分享给我的博友们,怎奈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尽管我费神费力传至百度网盘,设置分享链接的时候,审核不通过,也只能在这里提供名字,让感兴趣的博友自己去找了。

真的都很好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