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220·离别(13)【小说】

标签:
考察干部民主评议信任尿床内向性格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220·离别(13)
文/韦步峰
Xin到底遇到什么事了呢。
我顾不上跟了他们的节奏倾倒牢骚,而是心情一沉:难道Xin在班上受人欺负了?假如真的受人欺负却不对我说而选择告诉家长……
这岂不是Xin对我的不信任?!
我越想越觉得狼狈,方才还在胡吃海喝的愉悦心情一下子跑得干干净净,不觉眉头紧锁起来。
“这点事算什么,”同学G安慰过来,“等下星期一到学校问问,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吗?”
“嗯……”我点点头。
“该不是你把人家打了吧?”G又打趣道。
“什么话——来,先不去想了,喝酒!”
星期一早上,我刚进到办公室,就想起Xin的事,连椅子都没有坐,就匆匆去了教室。
教室里,学生已经差不多快到齐了。他们都在忙着找作业,交作业,还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Xin也在跟同桌说着什么,见过直接奔她过去,停了说话,直愣愣地看着我。
“上周星期晚上,发生什么事了?”我开门见山地问。
“没有什么事啊?”Xin瞪大眼睛,嘴巴微微张开,显然更加吃惊了。
“哦,”我说,“那你爸爸打电话给我,问我你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呢。”
“没什么事,就是他那么大声地训我,把我训哭了……”
“那也该有个由头,一定是你的神色先让你爸爸产生怀疑,他才追问的吧?”
“嗯……”
“到底什么事?”
“没什么事……我就是忽然感觉心情不好,不爱说话……然后他就不高兴,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就……”
看来真的没什么事,我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一些,就继续说道:“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吗?”
“什么情况?”
“就是你爸爸问你话,你不说,他就生气的情况啊!”
“嗯,有……”
“心情不好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但应该跟家长做好沟通,以免让家长形成误会而担心。很明显,你的缄默,让你爸爸疑心你在学校受人欺负。而一旦有这样的事发生,作为爸爸,他当然很着急。而且通过电话我知道,你爸爸的脾气不怎么好,对吧?”
“嗯,他的脾气总是很坏,说话大嗓门,没有一点耐心,就连家里的小狗都能惹得他大发雷霆,烦死人了。”
Xin的话忽然流畅起来。
Xin的性格,我一直认为是内向的,她确实有越问越不说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现在看来,应该是在家里的环境造成的。
开家长会、给Xin送铺盖,出现的都是Xin的年迈的爷爷,她的父母从未出现过。我问过Xin,“他们都上班,没时间来。”Xin回答说。
而且Xin尿床。她的爷爷为此很是担忧,托是亲戚的由老师专门将此事告诉过我。
但我不知道能对Xin做点什么,唯一能够关注到的,就是提醒她晚上睡觉前尽量不要喝水,Xin羞怯地答应着,也没有其他的表态。
我忽然意识到,Xin的性格里的很强烈的自卑心理,也多半因为尿床而形成的。
每当Xin不小心尿了床,她的爸爸一定因此责骂,甚至打过她……
天,无法想象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也说不定,是Xin在学校尿了床而被同学数落。
“Xin,你今后要学会跟家长好好沟通,你的不爱说话的习惯,还真是挺大的毛病——记得我课堂上提问你问题的时候,你也是这样的态度,我当时就很着急。”
“知道了,老师。”
“元旦联欢会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跟Xin结束谈话,我转身找到了Ordinary。
“各小组的节目是报上来了,但他们表现都不积极,都是凑合。” Ordinary说道。
“得抓紧时间排练,”我点点头,“如果可以的话,你们可以利用晚自习和饭后那段空余时间,到隔壁教室里去做一下彩排。”
“彩排?”
“就是将所有的节目串编起来,使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主持人主持时候,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哦,那行吧。”
“谁当主持人?”
“Wendy和Schleid。”
“她俩——能行吗?”
“不行也没办法,都不愿意当……”
“呵呵,”我笑了,“我可早就将活动要求布置给你们了,准备不好就太不应该了哈。”
回到办公室,我整理好物品,坐下。
心中陡然一阵感慨:时间过得真快——2016年,就这么过去了!
2016年,我送走了带了三年的我的2012级学生,又迎来了三十一个2016级的学生,而现在,具有标志意义的2016也即将从我的世界里消逝……
考察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又开始了。
考察组由组织部和教育局联合组成,考察的形式,还跟以往一样,都是找一些教师,先由考察组带队领导做集中宣讲,无非是将考察的意义和方式先做说明,然后让教师排队到考察组带来的三台电脑上,给学校每一名领导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做出评价。
走过场而已。
这样的考察,根本就是在例行公事,十足的官僚主义,压根不会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我心里恨恨地想。
十六年了,我在教务副主任的位置上始终原地踏步,徘徊不前。早些年面对考察,我还一次次地信心百倍,总希望他们能够查出真实情况,将想干好工作、能干好工作的人提拔起来,把那些利用职权谋私的人,查找出来,甚至清理出干部队伍,真正取得考察的效果,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考察干部的工作年年搞,所提拔起来的中青年干部一波接着一波,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一大堆,具体工作反而没人过问了。
这样的考察,与其有还真不如没有——兴师动众却收效甚微。
而且,尽管带队领导信誓旦旦,说所考察出来的结果,一定严守工作纪律,绝不会向外透露半点,结果呢?还不是一转身,就将考察的全部结果,告诉了校长?
就连考察的结果,都可以失信于人,那么这种考察本身的严肃性,只能形同虚设,自欺欺人罢了。(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