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123·干预(06)【小说】
标签:
前奏笑容可掬轻松收购废品触发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123·干预(06)
文/韦步峰
“私立学校的大行盈利之道,与我们当地实权部门的竭力扶持也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会议,被特意安排在私立学校来举行。会议的组织者、筹备方,不失时机地对私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成绩大加赞赏,难道那些来自公立学校的尖子生所取得的成绩,就一定是他们教出来的?任何有正常思维的人,不会看不出其中的猫腻。出了事,随便抓几个替罪羊,封堵舆论的口舌了事,这种做法,怎么看怎么觉得很熟悉。
“鼓励民办教育,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但也不能因此就放弃了公立学校的利益。用这样的方式来鼓励,用不惜损害公立学校利益的方式来行为来为私立学校做嫁衣,是不是本末倒置呢?正如有人所说,教育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很多乡镇公立学校越来越面临招生上的困难,政府投入那么多财力的公立学校,已经越来越岌岌可危,这种乱象,这种危机,作为领导层,真正重视过吗?
“他们当然不会在意这类小事,民不告官不究,这种源自封建社会的类中庸思想,在当今依然很流行。殊不知,在国家利益面前,任再大的“官”,也只能是“民”,为官一方,却没有忧患意识,只图清闲,只做形象工程和表面文章,这样的“官”不作也罢。
“——学生走了,还可以再来;食堂出了问题,只要真心想改,当然可以回归正途;可这人心如果凉了、散了,想收拢起来、温暖过来,谈何容易!”
一气呵成,痛快极了。
我破例(此前每当写完博文,总有一种很累的感觉,也便极少在发布之前做精心修改)将博文从头到尾看了两遍,将其中的“笔误”和自认为不是很妥帖的部分,做了修改。看看再无可改之处,我打开了我的新浪博客主页。
——准备发布。
我不是警察和不是法官,对该事件,我没有调查权,更没有裁决权,但我有真切的感受,更有不曾失去的良知。作为社会公民,我有对此事发表看法的权利;作为一名工作时日并不短的教师,我有责任道出该事件中,那些与教育有关,但在“外行人”看来如同隔着山的内情。
但我是否有将这些发布出来,公之于众的权利?当前的网络世界,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力,已经不能小觑,倘若因为我的这篇文章而触发了社会层面上敏感的部分,这个结果,我是否真的能够仅凭义气就能处理得了?由此所带来的,针对我个人的有可能发生的调查、斥责,批评、惩罚乃至打击、报复,我是否做好了承受的准备?
思忖良久,在发与不发之间,我真的徘徊良久。
此事,我没有与别人商讨的必要——只能靠自己来决断。
窗外传来一阵喧闹。
我拉起窗帘,循声望过去,正看到小区的保安,拦住了一辆收废品人的电动三轮车,不让进去。
尽管收废品的人不停地说着好话,甚至说到已经与业主谈妥了废品的价格,但那名瘦高个的保安,就是不让他进。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完全可以让你进去,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但我站在这里,是保安,是负责这个小区安全保卫的一名工作人员,这就不能用我个人的关系、喜好处理事情。小区物业有明确的规定,除了外来车辆需要登记,尤其强调了收购废品的车不得入内,这关乎小区的安全,我不能辜负了这份责任……”
我惊呆了。
平日里进出小区,总也能够见到他挂着微笑的脸,但令我确实意想不到的,他竟然有如此觉悟,就连陈述者觉悟的口才,堪称精湛。
那苦口婆心说尽了好话的收废品的人,只得放弃进入小区的打算,将那电动三轮停在小区大门外,硬是将已经收购来的废品,一件件扛了出去。
我也在窗口坐了下来。
是啊,保安肩负了小区的安全,职责所在,就不能依照自己的判断标准来行事;那么作为在社会上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教师,就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对邪恶现象闭上眼了吗?
——难道我的思想意识、认识水平,还不如一名看门的保安?
发!
粘贴,插图,配好标题——《由民办学校食堂监管缺失到基础教育危机》——和关键词,我点击了“发布”按钮。
然后,一切依然还静悄悄的。整个世界,丝毫没有因为我的内心强烈波动而有些许的变化。
将已经发布成功的博文,我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还是那样熟悉的界面,还是那样清爽的款式,我的心头顿觉一阵轻松。
随后,我又习惯性地将博文的网址,发布到我的QQ客户端的“个性签名”上,还没来得及打开腾讯空间,就已经看到我刚发布的网址,被好友转载了好几次。
算了,不去看腾讯空间了,既然感觉有点乏,索性再次回到客厅的沙发里,仰卧着,信手翻检着自己可能中意的电视频道。然而此刻本来感觉轻松的心情,却忽然对所有的频道都闭上了眼,昏昏然,竟然有些迷离。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内人喊醒了我:“好像有你的电话,刚才已经响过一次了,见你睡得正酣,就没叫你——这会又响,怕是找你有急事,你去书房看看吧。”(待续)
内人说完话,就去了厨房,客厅里留下一个睡眼惺忪,感觉头有些沉重的我,正有些艰难地从沙发上坐起来。
电视已经被关上了,书房里依旧在传来电话铃声。
该不是刘校长打来的电话吧?
我心里隐隐约约地想,还没从书桌上将电话拿起来,就证实了我最初的判断——果然是他。
“在家忙什么?”我接了电话,那头传来刘校长笑容可掬的语调,显然这是说正事之前的套话,属于雄壮乐章的前奏序曲。
“躺了会儿,竟然睡着了……”我竭力让自己尽快彻底清醒起来,但嘴里依然含混着。
“星期天也没出去转转啊。”刘校长的前奏好像还在继续。(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