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八十年代【随笔】

(2014-01-03 23:36:09)
标签:

张蔷

我的八十年代

走过咖啡屋

流行歌坛

年轻人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我的八十年代

/韦步峰

我的八十年代【随笔】

当初将张蔷的新歌《我的八十年代》下载到手机里,纯粹很偶然。使用手机助手优化手机的时候,随手点了一下“音乐推荐。看到张蔷,忽然有一种老朋友到访的感觉。

 

我很喜欢她唱过的《走过咖啡屋》,至今都还保留着她的以这首歌名命名的盒带,那奇妙的嗓音,至今都还留在我耳边回响,挥之不去。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符号性标志”,她留给中国流行音乐的,是“性感、率真、阳光的唱法、唱风”,开创了“流行音乐艺术的新范式”。

 

但正是这样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流行乐坛实力派歌手,却长期遭受中国主流媒体莫名其妙的排挤、打压。倒是美国的《时代》周刊将“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的称号给了她。前些日子看到新闻,说某艺人说了对某电视台台长不利的言辞,该电视台就要对该艺人全力封杀。这种情况,实在令人费解。权力,在中国总是被挥洒得如此淋漓尽致,许是张蔷、李琼等人都有过与行将被封杀的“该艺人”类似的言辞吧。我的八十年代【随笔】

 

但封杀、打压、排挤,影响不了大众,张蔷依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人(据说也包括新生代歌迷)的偶像,依然是公认的中国流行乐坛最后影响力的歌手。听到她的“新歌”《我的八十年代》,不但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久违了的嗓音,感受到了那独具魅力的演唱方式,更被庞宽创作的歌词里的关键词少年维特的烦恼”、“约翰·克里斯多夫”、“朦胧诗”、“迪斯科”吸引。这些明显带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味道的词汇,一下子就将思绪拉回那些日子。那些日子里有《雪城》,有《东方好莱坞明星舞会》,有《铁窗泪》,还有齐秦、王杰……时隔多年,齐秦、王杰依然在流淌,而其余的那些却已跌跌撞撞,封尘于偶然想起的尴尬里了。

 

八十年代里的我,可以满大街往商店里跑,只为找一支笔杆晶莹剔透的狼毫;可以在河边漫步,去追春风里簌簌飘远的柳絮;可以挥舞着衣衫,向很远处的一起郊游的同伴打招呼……还可以,被拉去烈士陵园,瞻仰那不知名的满山坡的烈士;去体育场,充当死刑犯宣判大会的义愤填膺的群众;去溜冰场,感受腾云驾雾的局促和快感;耳朵里回旋的,是潘美辰的空虚和席慕容的忧伤……

 

但喜欢了忧伤的年代,现却丝毫没有空虚的乏味,倒是特别充实。至少比如今的那些喜好电子产品的年轻人,整天浸泡在网吧,痴呆一样的迷恋着虚拟世界精彩得多。感谢八十年代,感谢那个时代的单纯、落后,让我有这独特而充实的感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