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⑻【游记】

(2013-10-09 00:33:30)
标签:

崂山

潮音瀑

石阶

枯树干

北九水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⑻

/韦步峰

 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⑻【游记】

潮音瀑周遭,是山石围绕出来的一片宁静,秀气之中却也透着大气。靛缸湾北岸的那个红屋顶的建筑,我看不明白当归为亭子还是榭楼,它的出现,与周边的景致极不协调。据说这是一处“仙舫”,为纪念在此与日寇作战时牺牲的崂山游击队员而修建。以舫祭奠英灵,可行,但在这里,不如立一块匾额或者石碑更有意义。如今这仙舫却成了杂货店,里面设有类似宾馆一样的吧台,出售食品和水了,全然没有肃穆与祭奠的痕迹,不知长眠于此的英灵们倘若地下有知,会作何唏嘘。

 

绕过刻写“潮音瀑”的石壁,是一条通往北面山顶的石阶。

 

(十一)

 

我们的最终沿着这条路,去攀北面的山顶的决定,是爸爸作出的。当时,我正犹豫在爬与不爬的矛盾中,理不出个头绪。妈妈腰不好,能都到潮音瀑,已经让我心惊肉跳了,倘若再继续攀登,我是惧怕她的身体会吃不消。当年朋友带着我初上崂山,也便止步于此,那山峰,是绝没有去爬的道理——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终点,在他们当地人看来,精彩也止于此。

 

那山路,那峰顶对我来说也是未知。爸爸的态度很坚决,他自语般说道:“来一趟崂山,不上山顶看看,会有遗憾。”我们都同意爬山,出于了却爸爸的心愿,当然也或者有好奇的成分。妈妈没说话,紧跟在我们的身后,登上了那片石阶。

 

(十二)

 

眼前,就更陡峭了。石阶不再精心修饰,只用了大小不一的石块依照山势顺次堆叠起来。也不再有醒目的指示牌和饱含历史味道的石刻,也没有了庄子的逍遥,只那么笔直地通向高处,时时隐没在山石和树丛中,蒙上了一层渺远的神秘。身后还是那潮声,轰响着,湮没着游人的喧嚣。两边都是密密丛生的树木,交错在一起,支起一片的清凉。没有鸟鸣,静得只有那幽深的静。

 

空气里弥散着清凉的气息,走得热了,稍一停步,顿觉一股清气逼来,刹那间浑身舒爽。燥热在这里没了踪迹,那是涔涔汗滴,是攀登者融神山林的动感之美。登山的人们,一个个都好像汲取了山的精气,执着地迈着越来越沉重的步履,有些蹒跚,也有点踉跄,但都在坚持,都在踊跃。有些石阶太高太险,它的旁边便被踩出一道山路,蜿蜒地通向更远处的石阶。想起鲁迅先生的那段饱含人生哲理的关于路的名言了:“其实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⑻【游记】

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⑻【游记】

 

一截枯树干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静静地斜卧在路边的树丛里,浑身散发着腐败、干枯了的无奈。这是一棵曾经顽强地生长在半山腰的树,有过茂盛的枝桠和碧绿的叶子。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望见过山间那有些发青的雾气,享受过山雨的洗礼,承受过山风的撕扯。而今,它倒下了,也许输给了干旱,也许被蛀虫打败,叶子掉光了,枝桠折断了,最终它孤独地倒了下来,让整个身躯挨着山石,蹭着泥土了。然而它依旧那么安详,那么沉静,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来,不带一丝抱怨与遗憾。几十年,也许是上百年的挺立,终于在轰然倾覆中画上了圆满的终结符——它正化身为泥,去滋养仍旧活着的生命。

 

(十三)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⑻【游记】

 

山风轻拂,雾气萦绕。那远处的山峦更加遥远,近处的树木越见遒劲。

 

这些石阶尽管有随意堆叠的倾向,但在急弯处,仍旧预留出一大块宽阔平坦的区域,供游人稍稍歇息。每到这样的境况,我便自觉停下来,做深长的呼气吸气,为这清凉,为这妥帖的呵护。同时,也为等待身后已落下很远的爸爸和妈妈。近了,首先抵达的永远是爸爸,再等一会儿,便是不知何时找来一截枯树枝,拄在身前做拐杖的妈妈了。一家人凑齐,又总会谈笑片刻。(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