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⑹【游记】

标签:
崂山崂泉铭石阶工匠山涧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陪老人去了趟崂山⑹
文/韦步峰
但心头仍然抹不去《崂泉铭》的痕迹。建议作此铭者的真正意图,如为显为官一方之荣耀,借山水之美、名人之口行歌功颂德之实,则注定令崂泉蒙羞,令崂山逊色。如仅为宣传山水之秀,不作此铭也罢。崂山、崂泉、秀石、秀木,千万年来一直摆在那里,古往今来始终见于皇家典籍之中,当属中外知名之名胜,破此沉寂而强为,枉费心机而谋利,实为盗耳。
将预先刻上字的十二块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板镶嵌于巨石之上,这本身就是对自然的高度破坏,而且在石板的周围还雕上两条对视的蟠龙,意欲为何?然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即便真的歌了功颂了德,至少在时人看来,适应了某些心态,顺应了某种潮流。潮流这东西最难预料,谁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山势,遭遇怎样的风向呢!
看山水,我最忌讳见到为谋求所谓的视觉效果,赢得游客亲睐而特意人造的虚假景观。相比之下,专门为方便游览而设立的栈道,就另当别论了。这些栈道,凌空飞架,遇山则转,遇石、遇树木则绕,既美观又实用。但与真正的旧时石砌的台阶相比,也还是单薄了许多,稚嫩了太多。
(九)
我喜欢脚下这些石阶。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陈旧得令人怜惜的纹理,还因为在它们的身上有太多厚重的历史。遥想那些辛劳的工匠,就近取材,将石料的广面凿平,一阶阶堆砌起来,蜿蜒着,朝向远处,朝向更高处水的源头漫溯。累了,在身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摇摇手中的草帽,擦擦额头上渗出来的汗滴;饿了,揭开白布包袱,取出野菜饼子和咸鱼,慢悠悠地咀嚼起来;渴了,于身边溪中舀一瓢泉水,一饮而尽……抬头看看蔚蓝的天,低头去寻水中洒脱的鱼,和着婉转拂来的山风,露出舒心的笑容,忘情之处,尽可以将自己爽朗的说笑声,镌刻在山涧、飘柔在清澈的水面。
可以看到百千年前的那双布鞋,一路踩着石阶而来。行行停停,尽管足迹有些歪斜,有些踉跄,但那是景色秀美惹来的沉醉,那是嶙峋怪石布下的迷阵儿催生的心甘情愿的忘情。人醉了,山乐了,伴着顽皮纯洁的清脆水声,一份幽静的富足弥漫开来,冲荡在山谷,萦绕在树梢……这是远道而来,寻道的方士,这是慕名前来,醉心山水的名士,他们怀揣了世俗味道,向往着幽静,寻求着解脱,渴慕这灵山妙水的荡涤……这清幽,这舒活,这曼妙,这清冷无不敲击着他昏沉的心智,引领他更高处的水的源头。
一抬头,眼前的游人聚集了不少。看到了一块醒目的指示牌:向上,再左拐,可达潮音瀑;向右,上了那新筑的台阶,是八水环行线。朝南看了看隐约在更深处的山涧,再想想潮音瀑的雄奇,“去潮音瀑!”我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