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云【随笔】
标签:
向南周刊编辑第二编辑部圈子文化 |
分类: 望断天涯路_诗歌 |
仰望星云
文/韦步峰
在众多期待的眼神里,在“第二编辑部”成员紧锣密鼓的忙碌里,《向南周刊》(创刊号)出世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对“洒脱人生”,对热心新浪博客的广大博友。
按照原先讨论达成的共识,《向南周刊》采用以“目录式结构”为内容的形式发布。通俗起来说,今后每周一期的《向南周刊》,都是一份含有众多博文链接的目录。只要点击“目录”,就可查看入选博文的内容。这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种全新的杂志形式,读者们无需翻检页码,便可实现快速阅读。
《向南周刊》所选用的博文,均来自新浪“洒脱人生”博客圈。参与编辑的“第二编辑部”成员,在浩若烟海的博文世界里,搜寻着读者们有可能感兴趣的博文,这并不轻松。同样不轻松的,还有参与版面设计的主创人员。他们力求让网刊更有吸引力,不断思索,不断尝试,不断注入全新的元素。从这期《向南周刊》的整体效果来看,我们原先的设想,已经部分地实现了。
可喜,可贺!
网络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集散地”。有声音,有图像,有文本,有动画。如何将这些元素尽可能多地揉进《向南周刊》,以吸引更多的眼球,提升网刊档次,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这些元素的注入,应守住提高网刊质量这个前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毕竟无法将所有“好东西”都“拿来”。
质量,是网刊存亡的重要标准。在五花八门的博客世界里,有对历史的眷顾与批评,有对文学的热衷与冷静,有对旅游的疯狂与摈弃,也有对时事的观望与透析。如何将这些博文分类、提炼、评判、取舍,是编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人员审美的尺度、热情的浓淡、时间的长短都直接决定了入选博文的质量,也从间接层面决定了网刊的质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编辑,面对无文可寻,无文可审,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洒脱人生”两万多圈友,他们的博文并不能全面满足网刊的需求。怎么办?不断引入。放眼博客世界,不乏以文学性、历史性、评论性、娱乐性见长的博主。发现他们,联系他们,邀请他们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也是每一位热心“洒脱人生”和《向南周刊》博友的义务。圈子和网刊不会自动闯入别人的视野,也不会无声地引起人家的兴趣,需要我们加大宣传的力度,用我们更好的管理和热忱去感染别人,吸引别人。编辑成员所投入的热情,和网刊呈现出来的质量同样重要。
毕竟不是现实工作,毕竟还只是义务奉献。协调圈群成员关系,也不容忽视。作为网刊的主创人员,要及时组织编辑们交流,认真听取各方面不同的声音。只听溢美之词,只看褒奖之言,对网刊有百害而无一利。对自己辛勤制作出来的网刊,有敝帚自珍的感情,可以理解。但要让网刊焕发新鲜的气息,保持不败的态势,必须接受批评。有批评才有讨论的话题,有讨论,才有可能进步。
《向南周刊》凝聚了太多人的渴望,做不好,愧对这些人的目光。《向南周刊》是昨晚10点正式发布的。发布之前,接连接到两个编辑的催促电话。我在路边停了车,视线从车灯光里逐渐抬起,见到了更远处的天空。连日来的阴雨,让星光都变得弥足珍贵了。在空旷的世界里,在夏虫和青蛙还未来得及喧嚣的时节里,那是一双双渴望快乐的眼睛,在召唤。它们正透过云层,将隐约着的光亮,一点点撒给漆黑的原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