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灰缸底的纸【随笔】

(2013-04-17 20:25:20)
标签:

烟灰缸

教育理论

教师

手纸

韦步峰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烟灰缸底的纸

/韦步峰

 烟灰缸底的纸【随笔】

烟灰缸里插满了烟头。下班回家我便瞧它不顺眼了,但一直拖延到晚会后于电脑前安坐。端了烟灰缸,找到厨房里的垃圾桶,拽住那已经有些发黑了的翘起一角的纸,轻轻一拉,几乎是凝成块状的众多烟头便滚进垃圾桶。我忽然感激那张纸了,也感激自己的好学习。

 

在烟灰缸底部蒙一张擦手纸,我已经记不清是从哪家酒店学来的招式,但我的终于将它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也绝对是一次偶然。那日很费力地清洗了烟灰缸底部的污垢,顺手将用过后又拉开铺平的擦手纸对折后铺进烟灰缸里。烟灰缸里滞留的水,瞬间将那手纸浸润起来,灯光下闪着潮湿的晶亮。如此“改妆”后的烟灰缸可以留住烟灰,不至于被忽然掠起的风惊扰,但最大的好处,在于倾倒烟头的时候,揭去那层已经变干的纸,烟头也就被彻底清理,烟灰缸底部干净如新,省了不少清洗的气力。

 

我忽然感激最早这样做的人,更加感激让我看到这样做的那位不知名的酒店服务员。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做事情的人创造的。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的“二人抬”(又称“豁子”)。这种豁沟播种用的农具,由铲头和木头架子组成。由两个人共同使用:一人在后面扶着把手,掌握铲头下土的深浅;一人在前头扛着最长的那根木头,弯腰曲背奋力向前拉。走在前面的人,只需要用力和掌握大方向,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派上用场;而后面的,往往是农田里的老把式,经验丰富,有较强的能力。这农具在播种的时候很实用,为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立下了赫赫战功。它的发明者,没人知道,但它绝对来自民间,并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制造、改进、推广,专利权当属于全体农民。这农具的制造,没有图纸,没有成套的机械设备,普普通通一处打铁的烘炉就能成批生产。应该感谢的,当然也必须是农民自己了——源于实践的“产品”,必然被实践者所喜欢。

 

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必定能够创造出,适用于某一方面的很实用的教育策略。反观这几年教育的发展状况,究竟有多少实用的策略诞生?倒是那些虚无得令人害怕的理论、专著诞生了不少。这些经由专职教育家们殚精竭虑创造出来的华丽丽的理论,究竟有多少真正实用于教育。有着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创立的“土理论”,往往受制于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最终得不到推广,而那些利用行政手段推行的教育理论又总让人畏首畏尾,弄到最后,教育者一个个都如邯郸学步,“高尚的理论”没学会,反倒怀疑自己实用的方式、方法了。这不能不说是最近几年教育行业里凸显的悲哀。

 

烟灰缸底的纸【随笔】或许有关部门注意到了这些来源于实际的理论的重要性,便通过晋升职称需要论文等方式向一线教师索取,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获取的论文,其价值几何?又有多少论文属于货真价实呢?怎样才能激发一线教师潜力,将他们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目前还只局限于小范围内的宝贵经验发掘出来,并光大开来呢?硬性指标当然换不来,全凭自觉也不可能办到。古往今来,教学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法则,在别人身上很实用的方法,拿来就用,肯定要碰壁。怎么办?还是少一些吵嚷,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教条,多一些实用吧。让教师放开手脚去实践,安安静静去创造。只要能将学生培养好,就是好方法,就是真经验。教育理论的创造者,正是教师自己。那些高谈阔论的高深理论只能做适当的参照。

 

取来崭新的手纸,折叠,轻轻铺进烟灰缸底。看着那水的浸润,心里升起一阵舒爽,仿佛做了一件举世无双的宏达伟业,有些满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