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闲【随笔】

(2013-04-14 15:45:19)
标签:

余秋雨

何谓文化

中国文脉

千年一叹

朝鲜战争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悠   

/韦步峰

 悠闲【随笔】

在屋子里待得太久,憋闷,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大街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我不清楚,他们到大街上来的真正意图,是否如我一样的,纯粹为了悠闲。但他们在来来往往的奔走里,编织着这座小城、这条街道的繁华,在熙熙攘攘的说笑声中,描绘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别样人生。

 

不远处,有两个临时搭建的台子。一名戴着墨镜的矮个子小男孩正一只手举着麦克风高声演唱,另一只手却从身后不停地拿出稀奇古怪的奖品,一次次举过头顶,向不断围拢过来的人们展示。那是一种不用说也分明的暗示。隔着大街,我远远地驻足。一面猜度着那些奖品于我的价值,另一面感慨在这高分贝的呼喊声里,另一座台子正遭遇的冷清和无奈。唱的是什么,我几乎听不清,只觉得整个大街都在这乐音里起舞。

 

“伊莎贝尔摄影”、“海澜之家”、“苏宁电器”……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一股脑跑进我的视线。但此刻,它们的热闹与我苟且寻一份悠闲的心并不相宜。那就到新华书店看看吧。

 

 

上到二楼,寥落的几个闲人,散落在挤满新书的书架缝隙里,悄然无声息,倒是有几名身着西装的工作人员似乎在争论着什么,那争论又仿佛是闲谈,但也偶尔夹了工作上的事情。悠闲【随笔】

 

昨天捧着余秋雨的《中国文脉》,看到高兴处,掩卷高呼:“余秋雨,我要将你剩下的书都买回来……”而此刻,他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等大部头,就在眼前,安静而富足,庄严而亲切。《文化苦旅》太深,《千年一叹》太远,朴实而细腻的《借我一生》我读了三遍。我从书架上拽出用塑料纸包裹得整齐干净的《何谓文化》,想翻阅,但受了那薄薄熟料纸的阻隔,只能于书裙上“《何谓文化》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和“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的惹眼推荐中,找寻带走它的理由。既然内容不可见,因封底“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实用,摆脱功利,走向仪式。”的言语,倒也能疾速览胜,落一个踏实的第一印象了。

 

悠闲【随笔】“哇——我可喜欢看唐家三少的书了……”一声惊呼闯进我的耳鼓。这惊呼,越过好几个书架传了过来。我转头,望见一对青年男女,于我身后不远处对着书架指指点点了。唐家三少,认识。写过不少空来无去的武侠小说,在我宿舍废弃的纸箱子里,还有两本他的装帧精美的书,那是自习课上没收来的。而且,唐家三少也似乎是我的新浪微博友。他的书,我翻过,读不懂。于金庸先生凝聚了太深厚的历史背景的武侠故事,不可比。想必是为专为那些悠女闲男们,寻求感官刺激而生。少了文化底蕴的精彩,跟雨后的彩虹差不多,虽有过靓丽,但终究虚无。

 

但我毕竟感激这女子的呼喊,能从书架上寻书看的年轻人,在当前少之又少了。我收了惊讶的目光,重又回到下意识浏览的书架上了。看了《国民党远征军的最后结局》,也看了我知之甚少的《朝鲜战争》,瞧一眼《谍战三十六计》,撇一眼《红》……在书海里,到这里来的每一个人都是贪婪的,但我的贪婪止步于那些专门介绍官场争斗的书架,官场一旦与文学联姻,文学将充斥铜臭,官场也并没有得到文学的香气,依旧粗俗,依旧在溃烂。

 

“怎么不给我盖一个戳?”我拎着《何谓文化》下楼,在靠近书店门口的结算处付了款,工作人员找了零钱,直接将书递给我的时候,我说。

 

“拆开包装吗?”那中年女人似乎吃了一惊,“很多人不喜欢盖章的。”她的辩解,在我看来是苍白的。每到一处地方,我喜欢去那里的书店走一走,闻一闻书香,净化一些繁荣背景下的污浊,也喜欢顺手带走一两本,并且总也忘不了在带走的书上留下书店本身的文化——印章。少了这章,书的身份当然逊色,我的独爱当然受损。

 

出到书店的门外,暖融融的阳光依旧洒满整个世界。我看一眼那章,椭圆的,不是我印象里的书的形状,倒更像财务专用章。大街上,叫卖的,闲逛的,依旧在妆点着这小城周末的悠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