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随笔】
标签:
爱心捐助潜规则暗箱操作杂谈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南
文/韦步峰
我所居住的地方,整个夏季几乎都是南风。
南风从大海上吹过来,带着“掠夺”来的温度和潮气。有时虽然气势很强大,俨然大队人马的蜂拥,但依然于炎热无补,更谈不上清爽。即便是这样的风,都是夏季人们所期盼的,因为除却南风,倒也并无来自他处的气流肯做出南风那样的施舍。
南风,往往在炎日炙烤的世界里从敞开的窗子跑进屋子里,给憋着不想出门的人们带来一丝快慰。也往往令院落里那些宽大了许久的绿叶摇头晃脑,让这个夏天并不显得过分乏味与单调。
然而南风始终是南风,从来是除了潮气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令人回味的东西。但南风依旧,丝毫不以人们的好恶而作任何的改变。不过想想,这倒也合乎情理:春天刮起来的东风虽然缭乱了人们的头发,但送来了春的信息,给久居严冬的人们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春的序曲;秋天,多为北风,也伴有西风盛行的时日,那些少了吵扰气势的风,掠进屋里来,降低了温度也带走了湿气,天高气爽得令人怜惜;西北风刮了很久以后,已是冰封霜冻的世界了,那些整日里“欧欧”作响的寒风,带来的是恐慌与无奈。
南风,尽管潮湿但毕竟也可以吹干人们额头上的汗滴——什么季节刮什么样的风,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然而有些风刮得却无论怎么想都觉得不合情合理了。
最近这些年,为体现人文关怀而开展的“爱心捐助”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更加美好,非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如此,就连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是有爱心捐助的,这体现一个人思想意识、道德水平的一种对弱者、贫苦者的捐助,本应该出于自愿,至于捐赠多少也是不应该有规定的。这是一件好事,政府或有关部门倡议,没有理由得到人们的反对,但正是这样一种体现爱心的自愿活动,在某些地方硬是挂起了摊牌风。公职人员按照职称、行政级别分等捐赠,由低到高分别规定了300、500、800的数额。并且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通过需要点头、眨眼的潜规则来操作,不论你是否乐意,无论你是否赞同,一律按照标准来执行。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值集资风,修筑公路要集资,修建电厂也要集资。面对返利的诱惑,年轻不懂事的我曾经正儿八经问过那个歪戴着帽子的领导将来是否真的返还。领导和颜悦色:“绝对返还!”十几年过去了,当初无凭无据的集资款一去路便始终没有回乡,或许在返乡的途中便迷了路不知去向也是不得而知。后来国家干预,不准乱集资乱摊派,这股风才算刹住了。
面对这规定了数额的爱心捐助,让我忽然想起当年的集资风,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厌恶感。既然是爱心,既然是捐助,你政府和组织有什么权利规定必须要捐助多少呢?捐助了,爱心也表示了,但这笔数额庞大的资金流向怎么不如规定捐款时候的严格,向捐助者说明呢?作为捐助人,是有权利知道自己捐助的钱给了谁,用在何处的。但事实上,只要你将钱捐了便不再跟你有任何关系,至于钱怎么用了,谁用了,那是组织和政府说了算的,开表彰大会的时候,自然有人抱着锦旗回家。
无怪乎捐款人抱怨,这爱心献得怎么就变了味儿了呢。
我们的社会文明、道德意识正在提高,国家的政策、法律正在逐步完善,作为社会公民有对政策和公众活动有知情权,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准,任何人不能通过潜规则来进行抹杀和剥夺。捐款搞潜规则,社会福利搞暗箱操作,这股风怎么就依然大行其道,令人这般的不舒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