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特别篇】


标签:
apemp3cdnero音频刻录光盘制作无损耗休闲 |
分类: 封尘在未来_Other |
原来如此
——自己CD自己做Ⅱ《无声的雨》
文/韦步峰
学无止境。自恃对流媒体格式还算是精通的我,再一次知道了这个道理。
接触APE格式的声音文件,其实不是第一次。2010年1月28日,我成功下载了M2M的《The Big Room》和《Shades Of Purple》两张专辑。但文件扩展名“.ape”引起我过的注意,但发现“TTPlayer”或“WINAMP”对其游刃有余,便收起了凸然萌生的惊奇,转而将其胡乱“定性”为一种“不规则”类 “MP3”格式了。后来发现它们无法用“Nero”刻录,便几乎不假思索地先将其转换成了“MP3”。就音质而言,CD当然比MP3优越得多。本打算将这些“另类”删除,但考虑到其容量比“MP3”大许多,多了个日后探个究竟的念头而将其保留了下来。
这是一年前的事。
昨天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遇到“.ape”。发现这类文件的音质属于“高保真”级别,绝对是“MP3”无法企及的。这才知道“APE”是流行的数字音乐文件格式之一,是一种无损压缩音频技术。把来自CD音频的数据文件压缩成APE格式后,再将其还原,还原后的音频文件与压缩前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损失。这一下,我的兴趣来了。
我宠爱CD,至今我的爱车里还时常播放10几年前没车时候高价购买的CD光盘。我喜欢行车途中放大音响音量——神情愉悦是灵活驾车的秘诀。兴致来了,开始从网络上耐心搜集自己喜欢的经典歌曲。但发现“.APE”格式的文件不少,但下载速度慢得惊人——这多半是下载少导致“P2P”类软件不能发挥其特长而导致的,有谁会放弃3-4M的MP3文件不用,偏偏要去耗费“体力”来下载动辄就是30M的“.APE”呢?我以为!
听歌与听歌不同,如果仅仅是为了听清楚歌词,听明白节奏快慢和旋律特色,“WAV”足够了,甚至经高压缩算法压制出来的“形单影只”类小容量“MP3”也够了——听声音而已。但对乐音很敏感的我,似乎更加重视乐音的层次和效果,喜欢闭了眼随旋律的悠扬而心情飞扬。
可能耗时太长,下载这些“.ape”期间(接近两天时间),“迅雷”竟然崩溃了多次。几乎是在跌跌撞撞的感觉里,我修改着这些来之不易的“.ape”的属性(文件下载后可通过专门的播放软件看到)。
总算是凑够了一张CD容量的“.ape”了,但运行“Nero”竟然发现这些高质量的宝贝无法被刻录,提示说需要某种插件才行。那就找插件吧——终于让我寻到Nero直刻APE/FLAC文件的插件——“ape plugin for nero”【点击此处下载】,解压nxMyAPE.dll/nxMyFLA.dll到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AHEAD\AUDIOPLUGINS(如图1)后,启动Nero就OK!就可以像将wav、mp3刻CD,直接在Nero里添加即可。
CD刻录好了,我急忙试听——帅呆了!
不是很少有人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么,不是下载的人少了就导致文件下载不通畅而且链接有不少失效的么,那就让我来尽一份微薄之力——将刚刚刻录好的CD中的曲目悉数上传并建立永久性下载链接,让喜欢这些歌曲的朋友也能够体验来自直接用“.ape”刻录成CD的绝色美感(我特意做了一张CD光盘的目录,如图2)。如果一时不能刻录成CD来体验,也将它们下载后,直接用音频播放器体味它门“高保真”级别的质感。
附:“自己CD自己做Ⅱ”——《无声的雨》ape下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