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无奈的情愫
标签:
高考学子情愫一份大学生活成人高考情感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文/韦步峰
忽然发现自己真的老了,竟然对高考无动于衷了。于是赶紧找寻对事物失去兴趣并不完全代表彻底衰老的“证据”,但是没有找到——就连高考这么重大的事情都失去了去观望的兴致,就更不要说去找寻这个虚无的答案了。
先前遇到高考,不厌其烦地找来语文试题,乐此不彼地研究,每每遇到“高深处”唏嘘连声,似乎要从这无济于事的感慨里找寻一些昔日里不曾有过,或者说曾经有但现在逐渐淡漠了的那种感觉,来填补“无谓”的空白。
我只参加过成人高考,那是在每年的五月份,而牵动亿万学子心扉的“常规”意义上的高考,我无缘参加。跟我有着同样命运的我的那些可爱的同学,每当谈论起高考的话题,顷刻都成了可怜。初中毕业考入师范学校,然后是按照培养教师的模式进行“科班”塑造,三年后,走上讲台。然后发现学历不够高,于是继续“深造”——获取成人高考函授专科、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
我的大学生活是不全的,体验是残破的。前些天,有主管约我 “中国一流大学”看法的稿子。突然感觉到这大学生活的欠缺是致命的,竟然找不出“一流”、“二流”之间的区别,话一张嘴就容易导致“厥词”的嫌疑,思考再三,还是放弃了。很好谈论的一个话题对我来说成了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慨一下子将自己本来热辣辣的心推向了空洞洞的冰冷之中而无法找寻到那个遥远的光亮。
也才发现,我那对高考寄予无限观望的根由也大致基于此,是一种失落之中的寻找,对自己是似乎在谋求一种所谓的心灵补偿。但这补偿是徒劳的。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随着年代的流逝,逐渐淡漠了本该有我一份但失之交臂的高考情愫。而且潜意识当中也越发认可了一种“定律”——高考是我学生们要面对的事件。前些天,跟我当年一学生聊天,那清新的对生活的热切的盼望的气息,直接感染了我。她即将步入高级主管的行列,属于白领一族,属于衣食无忧的阶层。她对于工作的“不行就换”的选择概念对我来说是“惊天动地”的——是一份洒脱,一份深厚的自信背景下的潇洒。
然而,对我,命运似乎多加了禁锢少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主观选择。时代,只能找到这个“一‘俊’遮百丑”的挡箭牌——因为时代那不可抗拒的理由是可以击碎所有因为社会境遇不同而激化出来的不满的。明明知道会被击碎,索性不去枉费气力,到最后,这个万千感慨的起因——高考——也要让我无动于衷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