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眼视界04:惊闻余秋雨关博

(2009-12-29 14:49:41)
标签:

余秋雨

关闭博客

醉眼

视界

blog

学术

阵地

杂谈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余大师关闭博客了。知道这个消息,早已经迟到了好多天,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喜欢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但不喜欢听跟他有关的那些争论不休,一看就知道是某些人“炒作”的新闻,更加不愿意看到余先生毅然关闭他网络交流的平台——博客。

很久了,余先生是我“洒脱人生”圈子里的第一位资深成员,以前闲暇的时候,总也能够每天前往他的新浪blog探望,尽管我的偶尔的留言并没有惊动余先生,但我是怀着一种问候的心情去浏览的。但是后来余先生的blog文字逐渐减少,冷不丁发一篇代表他个人观点的文字,竟然招致一些很刺耳的声音在跟帖中叫嚣。

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某些政府部门为了将工作做好而采取的一种纳言策略,不管是形式上的还是实质上的,“倾听”作为一种“了解”的方式,很有必要;搞学术的人,也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因为这对其最新的学术成功有一定的“检验”,至少可以通过这样你来我往的辩论,让学术能够逐渐调整成为一种“真科学”,但这是建立在学术的层面上的呀。纳闷的是,面对一个人自己的独立言语,怎么就有那么多人用那么刺耳的声音让人惊诧呢?

不知道这些人的意图究竟是怎样的,也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态是如何的。单单从其使用实施攻击的词汇,或者采取的方式来看,这些声音的发出者着实令人鄙夷不屑。我曾经在别人攻击余先生最凶的时候,看过一个跟帖者的blog,观其文字,简陋得如同小儿科,却能够面对余先生的文字说出来那么“高深”的言语。我忍不住在上面留下了我的声音:

“请问,您认识余先生吗?”

对人不了解,不去先了解,而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做鹦鹉,真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悲哀。那些先后攻击余先生的人,到底有多少了解余先生的呢?有人到处发送一个帖子,大意是“团结起来”声讨……在这样的背景下,遭到别人的口诛笔伐还真的是一种自然而然了,因为这个世界不管自己影子是否歪斜的人很多,这个世界有“从众”意识心理的人不少。因为有人喊着要讨伐余先生,就断然感觉时机已经来了,做一个盲从的斗士总比做一个懵懂的看客要有意义的多。

其实,像余先生这样搞学术的人,无论哪一个都有对手的,只不过对手不同,对手采取的对抗手段不同而已。那些嫉妒了余先生声望和才学的人,从遥远的边缘凝视了余先生身影之后,做出来一个大胆的构思:我要攻击他,至少不能让他继续辉煌下去,说不定我还能通过揪出他的小辫子而名噪一时……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今,余先生“顶不住”了,要图一个“耳根清净”了。那些“不同的声音”真的有了重要的作用。余先生“畏惧”了,感到“大厦将倾”故而用关闭blog来把自己“关起来”。

刚刚看到一个不希望余先生关闭blog的人的一篇文章,说余先生此番关闭blog,让大众失去了与他平等对话的平台,转而到了更加有权威的世界里去“呼风唤雨”而令“众人”无计可施。看来他跟我都不希望余先生关闭blog,而唯一不同点在于:我希望能继续看到余大师的文字,即便是没有互动,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心灵净化的机会;而他这样的人,则需要这个平台作为继续攻击的阵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