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编造的故事
(2009-06-18 17:22:21)
标签:
育儿正义使者钱财脸膛报复心理杂谈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这是我今天亲自“侦破”的“案件”,其中有些东西的确“耐人寻味”。
——题记
中考阅卷那天我没有去单位,风风火火忙碌了一天,等到第二天返校,得知一件令我惊讶无比的恶性事件——一个孩子用砖头把自己的同学的头砸伤。当我还沉浸在早晨孩子们安静而忙碌的学习气氛中的时候,被招到政教处,而且让我带一个女生一起过去。顿时我感觉事情不妙,这女生很出名,是令很多她的老师无可奈何的主儿。
眼前是两个打架的孩子(确切地说是三个,另一个表面劝架,其实是帮凶)和他们的家长,那受伤的伤情并不重,还能详细地向我诉说自己所受的“冤屈”。接下来的一番调查,令我如坠云雾,稀奇古怪的打架动机真正令我颇费了一番心思而终不得。奈何孩子受伤,刻不容缓,于是责成打人一方的家长带伤者医院检查,等候处理。事情很快得到解决,打人的一方的家长负责了全部的伤者的检查费用,而打人者被我勒令回家思过,撰写书面检查书,待能彻底改过之日,经允许方可重返校园。打人者的家长不满我的处理意见,闹了一阵子,但最后还是带子回家。这是本周二发生的事情,停顿一天之后,今天有了新的线索,正好解释了我的对此事的疑窦。
获得的重要信息是学生提供的,听说这件打架事端是高年级的一名学生策划的,目的是让事情发生然后他出面摆平,从中收取被打一方的钱财。事情到了这里似乎有了解释理由,也令人深信不疑。当下心中唏嘘,连连惊叹当今孩子的头脑——这不是一般的逻辑思维,先鼓噪事情发生,然后出来充当“正义使者”,让受伤害一方感激而主动给钱财,达到自己的真正目的。
我开始从我部门的学生查起,找来打假当天“劝架”者(也就是鼓噪闹事者)。这孩子有宽大的脸膛和善意的表情,一副很配合的样子,声明只要是我问及的,无不是他想说的。言下之意,他是一个好人。为了让事情得到彻底的处理和拿到证据,我让他写下了事情的全部过程,然后着手处理那个“正义的使者”。
这后者不善,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角色。事实果然不出所料,这孩子很难缠,始终不肯承认此事跟他有关,而且还用恶狠狠的眼神凝视着我,丝毫没有胆怯的迹象——这在我处理的孩子之中是很少见的,几乎所有的孩子犯错后站在我的面前,没有一个不胆战心惊的。我不是残暴的化身,但我能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道出实情。而眼前的孩子,给我的感觉并不好,似乎他真的是无辜,生要从我这里讨回公道一般的模样。
事情并不是如他料想得那样,经过我的盘查和出示证据,最后这顽固的孩子放弃了敌视的眼神,转而是彻底崩溃的表情。接下来的言语是我积聚心头的愤怒的宣泄,我无法理解一个花季少年如何有如此险恶的用心,在错误面前又如何表现得那么坦然,那么无所畏惧。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作为,令人恐惧!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在我通知了其他部门处理此事之后,最终的结果更加令我瞠目结舌,不是问题发生在我的部门的缘故,而是这些孩子的作为我真的搞不懂了,其报复心理之强令我始料未及。事情的起因是我部门的学生就是劝架者很早跟此次被伤孩子之间发生过的一个过节,被老师处理了,他一直怀恨在心,看到自己的对手在放学的时候无意撞倒了一男生的女友,认为机会来了,便“精心策划”了这起事件,原本无辜的表情和拿纸写的“坦白”根本就是肆意的捏造。
孩子,在天真的年纪,沾染上了社会黑暗的习气,怎能不令人义愤填膺。究竟是社会造就了眼前的令人担心的一代还是家庭?是教育的乏力和软弱还是这几年叫嚣的种种对教育的桎梏政策的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