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寥寥数语悼柏扬

(2008-05-03 09:25:00)
标签:

易中天教授

三国

柏扬

中国

杂谈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易中天寥寥数语悼柏扬

文/韦步峰

4月29日,百忙之中的易中天教授专门撰文悼念柏扬先生逝世。言及闻讯发呆,又赞同其“我们今天看历史,如果仍然采取一千多年或者三百多年前的看法,那就‘无疑的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和良知的无能’”,并且认为此种观点有警世意义。

易教授很忙,忙到不能参加新浪会客,忙到悼念柏扬仙逝寥寥数语。我至今不相信易先生没有读过柏扬的《丑陋的中国人》,而唯独拿高深的《读通鉴·论历史》作为悼念的首选或者唯一。书,我是自然没有读——本人学浅——观其观点感觉也有道理,只是易先生在柏扬的很多观点之中唯独推崇此,我亦“发呆良久”。

众所周知,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用柏扬自己的话说他自己就是一个问题人物,用我的话来概括,柏扬有学识但某些观点亦偏激,急不可耐的态度大声疾呼。

易中天寥寥数语悼柏扬

而易先生推崇的这个观点,我想,中国的任何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看法的,应该说那观点并不是柏扬一个人的观点,要辩证和发展看问题,也并不是只有研究历史的人才具备的睿智。如此而论,易教授是把自己完全定位在研究历史的行列了吧。我看过他的评点《三国》,耗费了不少精力的精辟演讲也能夺得众多的掌声喝彩,然其评说的内容大有“戏说”之成分,《三国》原来可以如易教授所评。

如今,柏杨先生离去,易教授愿其安息,因为易教授始终认为“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评说《三国》成那样就是与时俱进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