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聊天室里设计了一个“网恋是虚拟的”的话题,尽管上麦说的人不是很多,但从极少数的发言者嘴里我很明显地感受到网络在人们心目中的那种“狼来了”的印记依然没有转变,依然还是观望甚至讳莫如深,直至有出现谈网色变的可能。
网络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跟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使用的通讯工具,接触到的媒体媒介是一样的事物,都是组成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报纸认可、对手提电话认可,唯独不去认真审视网络世界而情愿去闭门锁国,人云亦云,一谈到网络就是无止境的抱怨和仇恨呢?要知道,手机能够构成婚外恋,难道我们拒绝手机?网络依然如此,不要拿日渐普遍的网恋来当作网络世界的笑柄。
如今的生活,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越来越依赖甚至将我们生活的全部依托给了网络:电子邮件、股票、期货等等新鲜的名字来自互联网,他们突如其来的铺天盖地让我们领略了当代科技的魅力,让我们在手忙脚乱之中品尝网络世界的精彩,那绚烂多彩的空间,那种撷取无限的资源宝库,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目不暇接。这种美好情感的获得,来自哪里?就是网络!而我们谈到网络的时候,对这些避而不谈,唯其弱点是察,侃侃乎空若悬河?
应当承认,网络世界是多方位的,有璀璨的明珠闪耀也有黯然神伤的悲情呼喊。这,就是社会,从这种意义上说,网络就是我们的生活。
“网恋”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也是一个特别令人们敏感的话题。毫无疑问“网恋”也是我们的生活,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绝对不是“虚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而且得到不少人的不同程度的认同,这与人们对于网络的人是不足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对自己不是很清楚的问题总是采取指手画脚的手段,始终僵硬不化的态度,让我们走向一条自我封闭的道路,与人与己无益。不少的人在网络世界上找到了令自己心仪的人,感觉好极了,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于是有人就说是网络让我们身陷泥沼,不能自拔,从此拒绝上网,而且对家人的上网采取极端的制止方式来抵御“网恋”的来临。
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一天上班的公交车上,因为偶然,产生了必然,那女之间萌生了爱恋的火花,于是产生了跟网恋一样的情节。那么,我们是否会去拒绝公交车呢?再如手机,它就是一个信息联络工具,它就是为方便我们的生活而设计的电器。手机上的谈情说爱也能够造成婚姻的失败,家庭的分崩离析,那么,全社会拒绝手机了吗?非但如此,收集的档次正在步步盘升,人们已经对原先的纯语音的交流方式始感不足,倍感局限,于是又有了诸如“摄像”、电台、MP3、MP4等新功能的加入。
看来,人们对网恋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现实生活的角度来思考,依然将其当作洪水猛兽……而是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思考和毫无意义的无中生有的琢磨。真正让大家感到害怕的原来不是网恋——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婚外恋情这些年我们已经渐渐不感兴趣了,谁还会去在意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呢?——而是自己的无知何消极。我们愿意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于是列举出诸如此类的佐证来抨击网络,其目的就是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解决的办法就是扩大对网络的认识,增进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完善我们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