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忽然想起中国古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来,这是我国古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上乘境界。我记得有“因情起景”、“缘情写景”和“情景交炼”三种不同的方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前者。可能是由于最近几天的天高云淡;也可能是因为最近几日诸多事物烦扰内心,从而想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出来几多感慨。总想到那些独特地写景,微妙地抒情的诗句来。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薄暮》)
淅淅风生砌,团团日隐墙。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巴城添泪眼,今夜复清光。(《薄游》)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杜甫,通过对高秋暮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的清凉之情。《薄暮》前四句写景,先写滔滔奔流不息的江水,蕴含长期躲避战乱有家难回的悲慨。再写山中暮云笼罩,日影惨淡,有一种晚景凄凉之悲,这是自然界的景致也象征着人之晚年。接下来的“寒花”和“宿鸟”的描写沾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而后面的抒情则直接表达了作者滞留蜀地故国难回之苦和韶华逝去双鬓成丝之悲,与前面的写景相回应。《薄游》则是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淅淅凉风、落日残影、遥空秋雁、半岭暮云、病叶先坠、寒花暂香均是杜甫眼中所见,萧瑟凄凉蕴含期间,最后点名全诗的主旨,抒发了客居异乡的悲苦之情,增加了景色描写之中蕴含的悲凉之情,使景与情相互渗透,取得完美的统一。
我不能不提到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柳永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凉感慨。上片从秋雨写景,秋天本来就容易引发文人墨客的悲凉之情,何况在这深秋黄昏又是暮雨潇潇,弥漫江天,一望无际,这就更加加重了悲秋的情怀,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景象正与客游他乡的柳永愁苦、忧伤、孤寂之情相暗合。经过秋雨霜风的摧残,自然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消歇衰残。这既是悲秋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绪的触发,大好的年华不就是在漂泊客游中蹉跎消逝的吗?时光在流,生命在衰,禁不住悲从中来,将人生的感慨寄情于江流,可是滔滔江水竟“无语东流”……
在我的脑海里还有两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白朴)
一样的秋天,一样的愁思。眼见夏日渐渐隐去,秋日席卷。可能是由于遗传,可能是因为当初深受这些诗歌的渲染,我怎么就总是悲苦之情顿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