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给学生一片靓丽的天空
——浅谈新课标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韦步峰
【摘要】
在新课标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生活的主体。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一转变,采用全新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来组织实施。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精心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研究学生,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新课标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全面落实新课标。
【关键词】
新课标
【正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不是被人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的发展就是课程实施的最终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设计,这才是有效落实新课标的基本保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合作、探究。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以期做到还给学生一片靓丽的天空。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变成学生愉快接受知识的沃土,成为接受心灵荡涤的乐园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要交给学生什么。
1-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清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试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其他同学的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氛围,让学生干预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应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实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之源。师生之间有了这种温暖的个人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学习氛围必然能够形成。
1-2要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多,有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一开始就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坐在教师周围,并且按一定的序号作了明确的分工。每次的讨论有学生主持,有学生汇报,由学生纪录,有学生代表其他学生交流发言。避免了有些讨论课上看起来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流于形式的弊端,也不会出现有学生充当旁观者的现象。这一设计让所有学生活动起来,积极或被动地参与到课堂其中,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最关键的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从细微之处着手,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着眼,是课堂教学收获的重要手段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由点汇集成广泛的,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点到面的学习适合于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学。
2-1要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注意积累。语文能力和素养不一定通过考试反映出来,往往体验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课堂交流等小环节上,只有在此讲究起来,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磨练语感。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粗心,学生读错了字及时纠正,甚至学生写错了字也没有及时发现,总认为不值得一提,贝克教学设计之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留白,这不能不说是教学设计中的遗憾。
2-2要让学生自己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的确属于“小方面”,但细究起来,这确是一种日久天长的磨练,持之以恒训练的结果。制定过多的教学目标,会“贪多嚼不烂”。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仅次于就全出来二、三十个,花费一半儿的课堂授课时间。这其中有些词语根本就无关紧要,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能够产生副作用——把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没有掌握住。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随文教学,不要过于集中,有些词语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多次语境学习慢慢掌握。还有的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一下子设计了10多个问题,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没时间交流谈论的结果就下课了,更不用说自己在质疑、探究了。记得魏书生先生在一次上课时,只让学生自己画了三四个词语,先揣摩其意义用法,后让学生造句,在共同评价是否恰当,看上去很简单的教学设计,但是能够让学生学一个掌握一个,效果很好。因此,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必须让学生解决的一两个问题,集中解决。这样,比布置一大堆无法完成的任务效果好得多。
3.努力抓好对教材的分析和积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3-1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很早就有教师总结“深文要浅教,浅文要深教”。这其中就反映了一个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是要把难懂的课文讲明白,把表面看起来容易的课文的重点讲深刻。这当中还反映出一个对教材的切入点的问题。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所反映的时代环境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明显存在差距,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偏偏避开时代背景,而是从标题——“背影”入手,抓住文章出现的四次“背影”,重点体会作者对父亲买桔子背影的深入刻画,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父亲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父亲”的爱的体恤,从而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如果教师自己认识比较肤浅,就不可能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时讲解透彻的。
3-2教师的评价反馈应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教师绝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参与者,而应做到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点播,促进课堂教学新的亮点形成的启蒙者。印象比较深刻的典型是《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录像,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本文的滋味如何。这是一个很感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说出来便对,无需标准答案。可是那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一连串“滋味”的板书上,又进行添枝加叶,最后形成了畅顺优美的段子,然后继续向外生发,学生先前零散的语言变成了一篇散文,怎不令人拍案叫绝?我们有很多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有时学生的回答明明很有继续展开的契机,却由于教师的“疏忽”而被轻易搁置,实在是可惜。
4.教师的个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不妨偶尔为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我们看到不少的语文课堂,学生根本不会做主人,教师提出了三两个问题,开始分组讨论,乱哄哄的一阵过后,教室点几个尖子生回答了事,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表面热闹,而实际上的教学效果定然大打折扣。本人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些课堂教学中的成功者,不少是由教师的个人魅力展示来获得的。我们当然不是说语文教师个个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学生只有记笔记的份儿,但是如果教师腹中空空,又怎么能够奢望学生们才华横溢呢?作为语文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较为宽泛的阅读面,才可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真的需要加入有利于教师个人魅力展示的华彩部分,但要做到适时和持度。
说到底,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双方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应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学习,质疑问难;而教师绝对不是“看客”,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恰当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才能够不断的引领学生走进别有洞天的语文学习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福祺 李菀 编著《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4
2.徐世贵 著《怎样听评课》 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0年版